书生的脊梁——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

书生的脊梁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唐朝至贞元年间,浩劫已过,百废待兴。飘摇在风雨中的虚弱帝国,终于出现了一些中兴的兆头。在这个重新充满希望的历史时刻,韩愈登上了时代的舞台。韩愈身为一介书生,却没有通常被驯化后的书生孱弱,他更像一个实干家,风风火火地闯来,爱憎分明,行为果敢。颓靡已久的大唐诗风,也因此迎来了第二个春天。

这首诗与韩愈的性格、处事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互为表里的杰作。下笔时不带半点雕饰,完全是意气所指,豪气发散,直干云天。透过这古朴铿锵的七律,仿佛可以窥见韩愈顶一身傲骨而立,为苍生社稷横眉冷对。钦佩之感,也油然而生。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朝夕相对,突出事发之急:不过是一天的光景罢了,诗人就从天子脚下被贬谪到八千里开外的潮州。潮州今在广东东部,诗人称其距离长安有八千里之遥,其实只能算客气的说法。古时路途艰苦,诗人老来迁徙,一不小心就会生死两判,这苦,这痛,区区八千里怎能涵盖得完呢?

可是让韩愈惨遭贬谪的,恰恰是诗人自己奏呈的辟佛力作:《论佛骨表》。当时大唐佛教盛行。对佛教的尊崇已经远远超过了宗教的范畴,举国上下痴迷佛禅,或被用以聚敛财物,或被施以妖惑之法。至元和年间,整个社会都丧失了最起码的理智,据《唐语林》记载:“王宫士民赡奉施舍,唯恐不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燃香臂顶供养者。”――这已经不单是乌烟瘴气了,已经发展到走火入魔了,是需要一个敢于直言的人站出来力挽狂澜了,哪怕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韩愈骨头很硬,坚信自己是为圣上“除弊事”。因为心中亮堂,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是为国为君也为民,说起话来也就非常坦然了。“肯将衰朽惜残年”则更近乎一种淡然笃定与举重若轻。诗人在说这种话的时候,是非常倔强的。大丈夫敢作敢当,况且韩愈一向是属于行动在先的勇士。这股充满阳刚之气的行事原则,在韩愈到达潮州后,率领人们击退巨鳄一事上,也能彰显出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