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历史疑云(2)

意义清楚了,那么发音呢?为什么是“yi(夷)”?万物必有来源。它是外来语吗?是“东方”(east,在语言同源的基础上),还是埃及(Egypt),或是也门(Yemen),甚至是埃塞俄比亚(Ethiopia)或者以色列(Israel),甚至还有一个意大利的伊特鲁西亚(Etrucia)古国?非常巧合的是以上几个名称全部第一个音节可以音译为中国的“夷”。这个语音的分析会非常复杂,我只是抛砖引玉,并不打算深究,这会牵涉到大量问题,比如何时起用这个名称,在他们的本土语中是否同英语一样或接近发音,中国当时又是如何发音的等,大概这个话题已经够人研究半辈子了。不过我知道“埃及”尽管第一个音节很匹配“夷”,但却是来自3000年前的希腊语,假如超过这个期间更古时出现“夷”,就可以肯定与其无关。假如最后的结果证实“夷”来自曼德海峡两岸我将十分高兴。同时也为商朝统治者来自红海一带找到了新的证据。

对于中国历史的神秘失忆,除了秦始皇的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可以考虑。就是中原地区夸张记述了他们的历史。张光直先生在评价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的巨大差异时曾经说过②:“我们逐渐发现从我们几十代的老祖宗开始便受了周人的骗了;周人有文字流传下来,说中原是华夏,是文明,而中原的南北都是蛮夷,蛮夷没有留下文字给他们自己宣传,所以我们几十代的念书的人就上了周人的一个大当,将华夷之辨作为传统上古史的一条金科玉律,一直到今天才从考古学上面恍然大悟。”“我说受了周人的骗,上了周人的当,并不是说周人有意欺骗我们,商周的人都写了许多书,说他们自己的事,自然不免给他们自己吹嘘一番,这些书后来又给儒教编辑修改,以适合他们的古史观,所以传统的上古史的基本资料就包含许多不可靠的成分……。”

后来迁居台湾的中国考古学开山之人李济先生则从另外一方面说:“两千年来的中国史学家,上了秦始皇的一个大当,以为中国的文化及民族都是长城以南的事情;这是一件大大的错误,我们应该觉醒了!我们更老的老家――民族兼文化的――除了中国本土以外,并在满洲、内蒙古、外蒙古以及西伯利亚一带;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列祖列宗栖息坐卧的地方;到了秦始皇筑长城,把这些地方永远断送给‘异族’了。因此,现代人读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一类的古史,反觉得新鲜,是出乎意料以外的事了。”①

一个有形的长城截断了中华之源,秦的其他无形的思想是否造成了今天有关华夏更大的混乱?这是个值得深入的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