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经》说起(1)

挪亚三个儿子之一“闪”的后代就是今天生活在阿拉伯半岛以及周围地区包括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内的族群。

“含”是挪亚的另外一个儿子。含族多被认为生活在今天的非洲,准确地说是北非。

位于北非的埃塞俄比亚居民历来自认是“含”的后人“古实”这支的后代,他们今天还说一种“古实语” ( Cushtic language ) 。

较近的古代埃塞俄比亚是以“阿比西尼亚”的历史名称与也门发生联系的,他们入侵了也门。但实际上北部埃塞俄比亚人就是从也门迁徙过来的阿拉伯人。一般认为“萨巴文化”在红海两岸都有深远的影响,甚至他们就是一个跨海国家。一些正史说,也门居民在公元6世纪移居来到“库施”或者“古实”。

《历代志上》 1:8 含的儿子①是:古实、麦西②、弗、迦南。古实的儿子是:西巴、哈腓拉、撒弗他、拉玛、撒弗提迦。拉玛的儿子是:示巴、底但。古实生宁录;他为世上英雄之首。麦西生路低人、亚拿米人、利哈比人、拿弗土希人、迦斐托人(从迦斐托人出来的有非利士人)。③

以上提及的人、民族和邦国多数出现在北非和地中海东岸地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含族后裔。上面《圣经》引文中的最后一个“示巴”才是我们熟悉的“示巴”(Sheba)。大致可以推测,这个“示巴”祖先距今应该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许多人推测《圣经》里的“伊甸园”的位置似乎与“含”后裔的居住地有些关系:

《创世纪》 2:10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

2:11 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希底结,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

看到 “哈腓拉”与“古实”时我很兴奋。并且结合出产我认为它们与红海西岸相符。但我也看到了一个否定: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解释说,这里的“哈腓拉”与“古实”都不是我们上一段所指的名字,两者应该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只有“伯拉河”还是我们熟悉的“幼发拉底河”,甚至“珍珠和红玛瑙”居然也可以被译作“发香的树脂”。说实在的,我很是怀疑红海与“伊甸园”有些什么联系,因为红海的入海口“亚丁湾”就叫“Gulf of Aden”;另外,“Saba(sheba)”一词也可以指“通往天堂的大门”①。虽然我们不知道“天堂”(伊甸园)在哪里,但起码我们已经知道了“天堂的大门”就在红海南端。

我对“新国际版研读本《圣经》”的这一解释持保留意见,《圣经》考古本身因为证据不足充满了争论,当然也包括《圣经》考古。对待史前我们确实应该一直报持怀疑态度。我实在还有其他的一些推测与此联系在一起,到底何种推测更有道理可以展示给世人分辨。

寻找伊甸园不仅是个宗教目标,而且是许多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的任务。由于牵涉到印证我们对于这一地区的许多结论,寻找伊甸园也成为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解决掉这个问题,会使许多问题迎刃而解。

假如给我一个胡乱猜测的机会,我愿意把波斯湾、红海都看做“大河”凑进伊甸园必须的“四条大河”,因而“伊甸园”也就在阿拉伯半岛及其以北附近地区。这是一条思路。

当我们视线南移,尼罗河当然也是条“大河”。红海与波斯湾退出来,“四条大河”包括“两河流域”的两河、尼罗河,还有一条隐河――它消失了,但是今天还能看出一些痕迹,它是从西奈半岛的阿巴湾一直延伸到叙利亚境内的一条大河,其间遗留了几个大湖如基尼烈湖、盐海等,还有断断续续的河流连接着这条“河”。这条“隐河”仅从地图上粗看也应该有近2000公里长。我很愿意放弃目前的中国史前史的推理工作去实地验证这条“隐河”。表面看这与我的工作无关,实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的研究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圣经》。验证《圣经》的历史可靠性就是在验证我的研究的可靠性,这样的工作我很乐意做。

“隐河” 地形显示从叙里亚一直到红海曾经有一条河流,现在只有几个湖泊在原来的河床附近。

《圣经》考古中对于伊甸园比较著名的一个推测是,伊甸园已经被海水彻底淹没,具体位置在今天的波斯湾。园中的四条河流分别是大家熟知的“两河”;另外两条河基训河和比逊河,前者是注入波斯湾的库伦河,后者是已经干涸的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一条河。这一猜想的提出者为密苏里大学的尤里斯?扎林斯。伊甸园被淹没的时间为大约7000年前。我觉得这个说法也有可信之处,并且同时为相邻不远的也门附近为什么也叫“乐土”并不十分矛盾,而且假如由于海平面抬升而导致淹没这里,那么两河流域就成了一条直通土耳其的航道,所以挪亚方舟漂落于那里的高山并非没有可能。

假如说基督教中的伊甸园是不清晰的,那么伊斯兰教则给出了相对清晰的伊甸园范围:麦加东南25公里处的阿拉法特山。阿拉法特山就是“相会山”,阿丹(亚当)与哈娃(夏娃)的相会处。此处海拔米。来朝圣的人们必须到此停留一天才算圆满,此举称“站阿拉法特山”。此处距离今天的也门国大约500公里。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