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在向别人介绍这个过程时,经常会遇到两种反应。第一个是失望,因为很多人都曾经大失所望地告诉我:“太简单了。”当然,在他们看来,“简单”的含义是不够复杂,不容易结合到PPT 中,因而不容易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除了最后一点之外,我也许真地要为这些指责而感到内疚。尽管这个过程本身也许乏善可陈,不令人信服,但是,我们不应该就其自身的优缺点作出评判,而是应该依据最终的陈述和创意,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结果进行判断。在我看来,难以进行总结并制成幻灯片,也许是这个过程不受青睐的根本原因。我之所以提出这样一个过程,完全是基于我对最佳工作方式以及如何造就最佳创意的坚定信念,如果说它不能带来精美的表格、活泼的图形或是把商标不失时机地放在标题页上,这的确有点糟糕。
我们经常会沦为事后诸葛亮,尽管科学界很可能是其中的始作俑者,但这种现象已经在市场领域盛行,而且危害颇深。因此,当我们昭示自己的成功时,总希望给人们留下无比深刻的印象。于是,我们就会背离客观现实去润色成功的经历,让我们不自觉地去模仿心目中的那些智者与哲人。即便已经对结果心知肚明,也依然会凭借着匹夫之勇一往无前,仿佛一切都有根有据,合乎逻辑。在这样的报告中,直觉、常识或是巧合绝不会有立足之地,我们只会装做若有其事,仿佛自己正在说着天经地义的真理。
正如我们在第3 章里所阐述的那样,对于任何一种沟通形式而言,简单化都是最值得期待的品质,而与那些试图通过复杂化来达到强化印象的方式相比,简单的表达方式更有可能源于简单的过程。
在介绍这个过程时,我遇到的第二个常见反应就是:分享自己的果实会给自己带来风险。人们经常对我说,把成功的秘诀告诉竞争对手,不是在削弱自己的竞争优势吗?诚然,这的确有可能。但是,我最推崇的简单的工作原则,却需要诠释者具有无比的智慧与激情、深刻的感悟能力以及艰苦的努力。即便人们理解并接受我的观念,也未必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我之所以创作这本书,是希望能借此为大家提供一种更合理的工作方式,因此,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因此而有所改观,我也就心满意足了。毕竟,改变总比一无所获要好,至少我可以死而无憾地对自己说:我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