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宗效应:当交际个体非常坚持某一观点时,如果他能使自己的反对者改变其原有意见,同时产生和他一样的观点,那么他更倾向于喜欢那个反对者,而不是其他从始至终的同意者。
之所以会有人持这样的态度,是因为他们认为,要想博得别人的好感,就一定不能逆着对方的心意来。而且,不与人争,万事随大流即便最后无功,但也绝对无过。如果对方职位、身份、年龄比他高,那就更没有反对对方的道理了。事实上,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指出,一直顺着别人说的人并不一定会赢得别人的青睐,更不会对别人形成很强的吸引力;相反,能够提出不同意见、说出必要的话再遵从改宗效应的人才更会受人欢迎。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什么是改宗效应。
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哈罗德?西格尔首先提出了人际交往中的改宗效应。所谓改宗就是改变宗旨的意思。哈罗德经过实验证明,与一直附和自己的人相比,人们往往更喜欢那些在自己的影响下改变观点的人。比如,家里的长辈对某件事提出了自己的处理方法,我们却对此有异议。在两种意见相左之下,长辈必然会对我们进行“说服教育”,如果这时我们表示接纳他的观点,承认自己观点略有缺陷,那么长辈往往会笑逐颜开。这就是改宗效应在生活中的案例。
改宗效应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心里都有一个胜利的欲望倾向。争斗是人类天性之一,而通过争斗取得胜利又是人们深藏心底的基本欲望。一味顺从的人固然会让交际对象有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但与通过和某人辩论,从而使某人改变观点来获得的成就感、胜利感相比,前者还是要差得多。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没有是非观念的“应声虫”们显然就在交际斗争中落了下风。
在公司里,几乎所有的员工都知道阿青的名字,因为她是个屡屡与上司叫板、可又非常受上司赏识的人。阿青为人极具个性,与那些只知道阿谀奉承、歌功颂德的员工相比,她总能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比如,在最近一次例会上,她就一连两次反驳了上司。
那次例会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讨论公司将要进行的下一个项目的策划;二是对明年公司发展方向规划进行研讨。这两个计划都是上司提出的,因此大家都唯唯诺诺,没有提出什么不同意见。唯独阿青,对这些计划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在项目策划上,阿青认为上司的方案有着极大的漏洞——对市场前景估计过于乐观。为此,她与上司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阿青“战败”。看到这个结果,阿青的竞争者们都感到有些幸灾乐祸,可没想到上司不但没有批评阿青,相反还大力表扬了她认真的工作态度。
紧接着在讨论公司发展方向规划上,阿青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不过她却提出了一条非常明显的补充意见,使这份计划显得更加完美。于是,格外高兴的上司又大大夸奖了她一番。对此,“对手们”分外眼红。
从例子里我们可以看出,阿青就是一个将改宗效应运用得炉火纯青的人。通过与上司的争论,她让上司获得了斗争胜利的满足感。这为她博得上司的欢心大大加分。
不过例子里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阿青提出了让上司接受的补充意见。这看似与改宗效应格格不入,可事实上这正是阿青的聪明之处。
改宗效应不能永远使用下去。如果你凡事都和别人对着干,而每次又都以失败告终,久而久之你就会给别人留下无能、执拗的印象。你不能永远失败,这样你在交际对象眼中才有交往的价值。不过,对于“胜利”的角度,我们也要有所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