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的争衡(3)

 (三)楚赵的拒秦

楚国自春秋末年为吴所重创后,至战国初年,已显有起色。它灭掉陈、蔡、杞等国,疆宇大启,并将国都迁回郢邑。前387年,吴起因与魏武侯不合而奔楚,楚悼王以他为令尹,他把魏国的一套政策应用于楚,练兵增产,并大事削弱贵族的权利。其后贵族暴动,攻杀吴起,贵族也因之被诛灭殆尽。从此楚国的政治走上军国主义的新阶段,它的版图也日益扩展。

自楚国于西周兴起后,直到战国中期,始终不断的向四外扩展地盘。在一方的扩展受阻时,便转而开拓其他方面,好像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它的地盘在列国中最为广阔。到前334年灭越以后,楚的领土,北到河南省中南部和山东省南部,东到江浙沿海,西到陕西省南部、四川省东部,西南至贵州省东北部,南到五岭一带。它不特掩有如此广阔的领土,同时从战国初期到中期,从未遭遇大战。当东方强国的魏已衰落残破,而齐又忙于与燕对垒之时,便自然轮到它作秦国的对手。

秦惠王时,楚怀王(前328~前299)在位,与齐交好。秦国当然不愿这两个强国连在一起,因此于前311年,派张仪至楚,以土地为饵,劝楚与齐绝交。楚照办,秦却不肯割地。怀王大怒,于次年遣兵伐秦,为秦所败,并丧失汉中郡(今湖北西北部及陕西南部一带)。楚兴倾国之师再战,又大败于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楚势因而大挫。于是张仪乘时游说各国,提倡“连横”,劝六国与秦亲善,这种外交攻势,一时甚有效果,各国君主,多向秦输诚。这是前311年的事。同年,秦惠王死去,子武王立。张仪与武王不合,于前310年离秦赴魏,列国也跟着解散横约,再与秦抗。但秦国的实力,到此已无法动摇。

在魏、楚、齐等强国相继衰落之后,却又有一个国家兴起,撑持着战国末期的东方危局,那便是赵。赵国的勃兴,归功于赵武灵王(前325~前299)。他大致与楚怀王、齐宣王、秦惠王同时,他的末年又值秦昭襄王和齐湣王的初年。在楚国大败于秦之后不久,他为提倡尚武精神,下令国人必须胡服,以习骑射。他于前307年至前306年,北攻狄人所建的中山国(在今河北定州市),拓地至今河北西部;其后他又北略胡地数千里,把赵的北境扩展到今内蒙古南部;继而又与齐燕共灭中山。后来他虽死于内乱,但流风所及,赵人以勇武善战名于当时。这时正值齐秦称东西帝不可一世之际,赵国便在它们的夹缝中崛兴。

前284年,燕伐齐,“东帝”迅速被击倒。秦因之更目空一切,它屡次东侵三晋和楚,这时列国中惟一尚有抵抗能力的便是赵。前270年,秦伐赵,围阏与(今山西和顺县西北),为赵将赵奢所重创,是战国末年列国抗秦战中罕有的胜利。其后十年,双方又展开最后的决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