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的零用钱当做后果会非常有效

经常会有家长来问我们,孩子的零用钱和做家务是什么关系。我们认为:不要为了让孩子做家务而给孩子零用钱。从本质上说,付钱让孩子去做那些他本应该去做的事,是对他的不尊重。孩子收到的信息是:“爸爸妈妈认为,除非给我钱,不然我不会帮忙做任何事。”这是一个多么低的评价呀。

孩子应该有零用钱,这样能帮助他理解如何对待金钱,什么样的情况该花钱,如何花,如何用钱去帮助别人和自己;但另一方面,他应该为家庭提供帮助,同时你也欣赏他这么做,那种“付费的贡献”,对建立孩子的归属感毫无益处。

然而,把孩子的零用钱当成后果往往非常有效。我们并不是要把“拒绝给孩子零用钱”作为不做家务的惩罚;我们在谈论一个更为合理的方法,让我们回到上一章中卡罗尔和她的女儿迪迪的经历,通过她们的经历来具体说明这一点。

迪迪想不做家务就去商场见她的朋友。那个例子向你展示了迪迪是如何拖垮妈妈的,直至妈妈放弃了最初的要求,并牺牲自己的时间替女儿把房间收拾好。

依然是这个状况,妈妈和女儿之间的冲突爆发了,迪迪执意要出去见朋友,归她做的那份家务一点都没有动。可这一次,妈妈拒绝对迪迪的哭闹做出回应。

妈妈忽略了迪迪的哭闹,在迪迪再次要求妈妈允许自己去见同学时,妈妈没说“行”也没说“不行”。

迪迪继续抱怨妈妈对她不公平,家里的每件事都要她做,而妈妈完全不予回应。因为不管是妈妈还是迪迪,她们都知道,这些话是迪迪用来操纵妈妈的,不是她认真说的;而且迪迪说话时很没礼貌,完全没有为妈妈考虑。

迪迪认为妈妈的沉默是表示她可以出去,于是她出发了。妈妈依然得把属于迪迪的那份家务做完,但是接下来,她会使用后果的方法,让迪迪为她的行为付出代价。

星期六到了,在给迪迪零用钱时,妈妈扣了一部分。当迪迪问“为什么我的零用钱少了”时,妈妈用平静的语调回答:“当你去商场时,我替你做了家务,所以我从你的零用钱里扣除了一部分,作为我的报酬。”

记得我们告诉过你,不要把孩子的零用钱与家务联系起来。是的,我们没有自相矛盾。不管迪迪是否做家务,她都会得到零用钱。她去商场和同学见面,而没有完成她的工作,这是事实,但并不意味着她没有零用钱。不过,当迪迪离开家并且知道妈妈会替她干完家务时,她已经无声地雇用了妈妈。妈妈只是从迪迪的零用钱里扣除了自己应得的部分。

如果愿意的话,妈妈可以准备一份账单,在给女儿零用钱的同时把账单给她看,告诉迪迪要支付雇用帮手的费用。使用后果跟付钱让孩子做家务是完全不同的方法,你能看出来吗?

在第一种想法里,孩子因为做了那些本该他做的工作而受到奖赏。付钱让孩子做贡献,是不尊重他的表现,这样会打击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不能用积极的和充满爱的方式找到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

而在我们的建议里,父母是在设置后果,告诉孩子,如果他不为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负责,就意味着其他人必须做得更多,那个承担了额外工作的人值得获取补偿。同样的道理,当你请孩子帮你做额外的家务时,我们不反对你付钱给他。

再重复一次,记住,在你给孩子零用钱时,把你要对孩子说的话压缩到最小值,绝对不要惩罚孩子或引发冲突。你需要的只是一个简单的、有礼貌的、冷静的陈述句,比如:“星期三晚上我不得不替你洗碗,所以我从你这周10块钱的零用钱里减掉了2块钱,作为我的报酬。”“妈妈有自己的家务要做。因为你去商场和同学玩,而妈妈承担了额外的工作,我应该得到补偿。”

这就对了!说完,然后走开,让孩子自己去体会体会。只要你做好了该你做的部分,用冷静的方式实施了后果,你就会看到孩子行为的改变。

让孩子为家庭做出贡献,是解决所有不当行为的解药。当孩子用积极的方式获得归属感时,他就会放弃哭闹。对父母来说,没有什么比意识到这一关键概念更重要的了,你需要用一颗开放的、期待的心给孩子提供、创造做贡献的机会。

也许你有一位帮手,他会帮你打扫屋子、整理草坪,但你还是要去买东西、照顾宠物、招待客人、做饭、倒垃圾、浇花,总之每天都有不计其数的事情等着你,而所有这些家务都为孩子提供了做出贡献的机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