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消息(2)

徐桐和倭仁一样,都是大清国极负理学之名的人物。他是汉军正蓝旗人,字豫如,号荫轩,道光进士。累官翰林院检讨、实录馆协修,编纂《文宗实录》。同治初,选同治帝师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擢太常寺卿,署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升授内阁学士。

徐桐极其守旧,尤其痛恨外国事物,门人有敢谈西学者,他一旦听说,即不许入见;平常与人谈话,绝口不提洋、西二字,凡杨姓的京官,他一概不理,叫西什么或什么西的,也是他的仇家。大学士倭仁生前,能入他老法眼的京官,也只徐桐一个。徐桐能到内廷行走,充同治帝的师傅,也全仗倭仁的举荐。

倭仁视徐桐为朝廷的宝贝,倭仁在徐桐的心目中,亦是国家的头等栋梁。倭仁因病去世,京师文武百官照常上下衙门,独徐桐一个告假三天默哀。

恭亲王所料不差,李鸿章回到保定未及一个月,慈禧太后便恩准了选派幼童留洋这件事。总理衙门着各地督抚认真办理此事,朝廷并下专旨委曾国藩与李鸿章全权督办此事。

圣旨下到保定的时候,保定直隶总督衙门正为总督夫人赵莲忙碌着。夫人赵莲正在上房分娩,有两个接生婆伺候在床前。十几个丫环、使女、婆子往来端水、送水,忙得不可开交。老太太坐在自己的房里,不时问下人一句:“怎么还没动静?”

身边的下人被她催得脚不沾地地一趟趟跑出去打探动静。

李鸿章倒背着双手,一脸喜悦地在签押房走来走去,脑海却不时闪现着冬梅的面容。分娩是喜事,可也是女人难过的一关。李鸿章真恨不得几步走进赵莲的房里,安慰她几句。但他却不能走进去,因为老太太已提前有了交待,男人看女人生产是世间顶顶不吉利的事情,尤其是官宦人家,更要坚守这规矩,不可含糊。

李鸿章的鼻子上很快便急出一层汗珠来。上房里终于传来一声婴儿的啼哭声,李鸿章猛地止住脚步,认真地用耳朵聆听这哭声。一名下人急匆匆地推开签押房的木门,边施礼边笑容满面地说道:“恭喜大人贺喜大人,二奶奶生了!是个小少爷!”

李鸿章一听这话,不由长出一口大气,一屁股坐到椅子上,许久才说道:“告诉管家,预备赏钱!”

下人忙深施一礼道:“奴才谢大人恩典!”随后乐颠颠地转身离去。李鸿章心花怒放。他一边用手摸着胡须,一边自言自语道:“是个小少爷,小少爷。连经方算在一起,我李鸿章有三个儿子了!”

一连几天,总督衙门人来人往,直隶境内的大小官员俱来贺喜。此子取名经迈,字季高,李鸿章希望经迈长大成人后,能像左宗棠那样,敢说敢做,驰骋沙场,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

李鸿章摆过经迈的满月酒,便带上随员赶往天津,会着淮军行营内文案、充营务处会办兼署天津机器制造局帮办盛宣怀,一同登船赶往上海,督办挑选出洋幼童的具体事宜。

盛宣怀入幕较晚,但办事的能力却颇让李鸿章欣赏。盛宣怀时年刚刚二十八岁,虽读过书,但并未进学,花银子捐了个贡生算是有了出身。盛宣怀是江苏武进人,字杏荪,又字幼勖,号愚斋、止叟。

他一直给在上海经营钱庄生意的杨宗濂当伙计,颇得杨的信任,不久便被拔擢到协理的位置,成了杨宗濂的左右手。盛宣怀做事认真,肯吃苦,为人仗义,最爱交际,上海中外商界,莫不与他相善。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杨宗濂为使盛宣怀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便忍痛割爱把他介绍给李鸿章充幕僚。盛宣怀很快便让李鸿章对自己刮目相看,不仅派充了淮军行营内文案、营务处会办两个差事,还被调进天津机器制造局,做了沈保靖的帮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