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学前,妈妈要上的9堂早教课(3)

第3课: 请注意:打骂孩子只会起反作用!

重点提示:打骂永远不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如果孩子听你的话,

只是因为想着如何避免挨打,而不是因为他明白“什么才是正确的和真

正对他有利的”,这种思考方式将毁掉孩子的一生。

对于父母应该如何处理孩子的不良行为,本书均提出了明确的原则。但是,我们经常的做法是打骂孩子,特别是当孩子不听话让我们感到疲惫、生气或泄气时。打骂是对待错误行为的自然反应——尤其是孩子屡教不改时——但是打骂只会起反作用!打骂永远不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明白这一点,是为人父母需要上的第一课。事实上,打骂孩子只能让孩子学到相反的东西:

l  怎样骂人。

l  怎样打人。

l  自卑。

l  恐惧。

l  羞耻。

l  怎样激怒别人。

不管是什么程度的打和骂——轻微的、温和的,偶尔的、经常性的——都会误导孩子,让孩子产生误解。如果这就是家长对待他的方式,他将会用不好的行为来引起家长的注意。另外,其实家长自己也不知道,对于纠正坏习惯,打孩子究竟能不能起作用。作为一种惩罚方式,打孩子只能将错误行为变成“地下行为”:孩子在父母面前装作很听话,再背后行事。事实上,孩子是“如何不被大人抓住”这方面的专家。父母自己有时候也会说:“下次你再这样干,不要让我抓住!”没有比这更蠢的教育方式了。

个人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遵守规矩,避免被惩罚”,而最高层次是“遵守规矩,是因为这些规矩是正确的和好的”。当父母因为孩子犯错误而打孩子时,实际上就是将孩子的道德水准停留在了最低层次上。于是,孩子就只会想着如何避免挨打,而不会去考虑“什么才是正确的和真正对他有利的”。这种思考方式将毁掉孩

子的一生。

挨打是孩子对暴力的最初体验。孩子将从大人那里学会暴力行为——这是我们高呼“停止打孩子”最无可辩驳的理由,尤其是现在有越来越多关于孩子暴力行为的报道出现在媒体上。当你因为孩子打人而打他时,你就已经无法再对他说“不能打人”了。

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是非常具体的。当他们看到大人可以随便打孩子时,他们就会想当然地认为,“那我也可以打人”,比如打爸爸妈妈或小伙伴。暴力只会引起暴力——还有怨恨、报复以及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障碍。

父母在打骂孩子时,向孩子传递的主要信息是,成年人个子高、更强壮、更有力量,如果惹大人不高兴就会招致惩罚。在比自己个头大、力量大的人面前成为受害者,并且无力还击,最终的结果就是让孩子产生恐惧和不安,他们在不高兴时自然也想使用暴力来发泄情绪。

打孩子不会产生任何积极的效果。必须对打孩子执行“零容忍政策”,不管在哪个场合,家里、托儿所、幼儿园、游乐园等都是如此。这个政策应该成为你的教育理念的宣言,你的种种教育孩子的行为应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为孩子建立系统的行为规范。我们的态度如此坚定的理由还包括以下两点。

一、打孩子会带来危险的后果。

有关儿时的经历和成人暴力行为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研究。艾森博士在其著作中对两者的关联提出了确凿证据。

他深入采访了因暴力行为入狱的人。这些采访揭示:经常受虐待、威胁或者目睹他人受虐待的孩子,更有可能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或保护自己不受威胁的方式。如果孩子使用暴力达到了目的,他就“赢”得了“没人敢惹”的名声,他自己还会扬扬得意,不知不觉中暴力成为他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我们认为,每个家长都应该认识到,对孩子(当然也包括对别人)使用任何形式的暴力,不管是威胁性的还是实质性的,都会带来危险的后果。我相信,倘若每个家长都清楚了解这一点,他就不会再坚持“打孩子是管教孩子的一种方式”的想法了。

二、打孩子会削弱孩子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

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是指认识并理解他人的处境、感情和动机的能力。所有的孩子与生俱来就具备这种能力,但随着孩子长大,这种能力会逐渐出现分化并减弱,所以需要父母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去保持和提高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培养孩子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尊重孩子,为孩子树立榜样,理解和考虑孩子的感受——无论这么做有多困难。例如,在批评孩子不正确的行为时,一开始要说“我很遗憾,你选择这样做……”,这样是在告诉孩子,你很在乎他的感

受。另外,父母还可以帮孩子分析,他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影响,用这种方式引导孩子去理解他人的处境。

相反,使用打和骂的方式,会削弱孩子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当我们用打和骂来管教孩子时,我们是在用行动告诉孩子,与人交往时不必考虑他人的感受——而这应该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极力避免的。研究表明,在孩子两岁时,妈妈给予孩子的温暖越多,孩子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就越强,而用怒气来管教孩子的妈妈,他们孩子的这种能力就会不断退化。如果不懂得为他人着想,孩子就无法与别的小朋友分享玩具,和睦相处;遇到逆境时会生气和使用暴力,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

使用本书中所讲的积极教育策略,将帮助你培养孩子成长为一个善解人意、有爱心和关心人的“大人”,同时也能督促你自己这么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