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有两套生命系统(23)

当解剖生理系统死亡时,我们同样不能认为生命就从此终结,上述关于经络可以离体而存在的实验证明了这一点。此时,作为人类生命的一部分——藏象系统依然存在着,它还活着,如果将解剖系统的死亡作为一种标准,那是对生命的不尊重。一般来说,解剖生理系统的消失要早于藏象系统的消失,而这类人在社会上属于绝大多数,他们阳气未尽,天年未到,却因种种原因而解剖生理系统死亡了,只留下藏象系统孤立的存在。

因此,只有当两个生理系统都消失以后,才是生命的真正完结。任何一方的解体,都不能作为科学的死亡标准。科学的死亡应该这样来计算:出生年加上120岁等于死亡。如果一个人40岁解剖系统因意外而死亡,那么要等再过80年才能宣布他真正死亡。

根据中医理论推知,阴阳分离应该有三种情况:

阴阳同时分离这是一种理论设计上的最佳状态,即人的先天之精可以保证均匀耗散到人的天年,大约120岁左右。当天年来临时,先天之精正好耗散殆尽,而肉体器官也到了崩溃之时,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分离,完成一个生命的全过程。但理论设计方案不可能被大多数人做到,因此就存在以下两种现实的情况。

阳去而阴存有的人一辈子注意养生,在某程度上接近天人合一,将自己的身体局部调理得很好,但他并不能阻止先天之精的正常耗散,到了天年之时,其形体尚存,但神气却去了,这就是阳去而阴存。但这类人极为少见,99.9%的人属于下面那种。

阴去而阳存,人类肉体解剖系统是自私的,它在生存之年,由于喜怒无常、饮食不节、纵欲过度、思虑太重,严重损害了形体器官。在人们的天年远未到来之时,形体已经走到了尽头,死掉了。但此时,它的先天之精还有大量剩余,构成藏象生命体的部分还在,这就是阴去而阳存。

第六节 与人类命运密切相关的“五行”

讲了阴阳,那就必须讲五行,因为这是一对双生子。但如果明白了阴阳的具体含义,那么五行就很好理解了。阴阳是指人类与藏象生命的共生结构,阴指人类的肉体生命,阳指藏象生命体,而五行则是专门研究藏象五藏关系。

什么是五行?

简单地说金、木、水、火、土,此五者是为五行。五行之间有生、克、乘、侮、胜复等关系:

一、五行相生

所谓的相生就是互相滋生,互相促进,其规律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乃是取象比类,泛指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它真的理解为“水生木……”等,那就落笑了。

五行相生关系中,生的一方称为“父母”,而被生的一方称为“子代”,例如,金生水,金为父母,水为子代。中医里常用此原理,比如“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滋水含木法——以肾阴养肝阴;益火补土法——以心阳助脾阳;培土生金法——以脾气益肺气……。

二、五行相克

所谓的相克就是相互制约、相互克制,也有人将相克称为“相胜”,意即互相战胜,其顺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为什么五行可以相克呢?《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有一段生动的描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说得像真的一样,但同样不可相信。相克是指事物普遍的一种矛盾现象。

三、五行相乘

“乘”有以强凌弱、乘虚而入的意思,简单地理解就是克过了头。阴阳五行讲平衡,相克本来是很自然的,但如果一方太强,对另一方克制过了头,就有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意思了。同时,如果被克的一方比正常状态虚弱,那么克制的一方即使是正常克制也会造成“相乘”。例如,火能克金,在正常的情况下,火能熔金,但如果火太大温度太高,那么金就被汽化了,此时的金就脱离了五行范围了。所以这里主要讲“度”的问题,超过了正常的“度”,事物就发生了本质变化。

五行相乘的顺序是:金乘木,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

四、五行相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