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有两套生命系统(21)

平人平气是阴阳平衡普通境界的标志。笔者上世纪七十年代有位太姥爷,是个江湖野郎中,但医术确实了得。小时候经常领他去别人家看病,每当患者给医资时,此老有句口头语“出家人不爱财,多多益善”,此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这也是社会上人们的普遍心态。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反对“多多益善”的,而提倡平衡。孔子的儒家讲中庸其实就是平衡的另类说法,最后发展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老子“以柔克刚”的思想,核心讲的还是平衡,它是达到平衡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中医认为,平人平气则无病,任何多与少都可以造成疾病,多为太过,少为不及。例如阳气太过则身热,阴气太过则身寒。在藏象五行关系中,如果木太强,它会反克金,如果水太弱,则会被火所辱。这一思想贯穿了中医理论,《内经》中有许多记载,“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平治于权衡”、“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

中医认为,如果我们能一直做到平人平气,我们将可活到人之天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天人合一是阴阳平衡的至高境界,《内经》中“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提挈天地,把握阴阳”,都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延伸和具体应用。达到这一境界的人,将会发生生命的根本变化,此类人不但能活过天年以上,而且过了天年“神气”不散,即两个生理系统一直保持一致。中医里专门讲述了此类人不同凡响的生命奇迹。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关于真人,庄子曾在著作中用了大量篇幅来描述,例如“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若然者,登高不粟,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这是多么辉煌的人生啊!我们相信这是真实的。

阴阳分离

尽管“天人合一”可以改变生命的法则,使人健康地活到天年以外。但无论多么长久,人总是要死的,宇宙中的星系也没有永远存在的道理。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人体中的双子星座就解体了,阴阳分离了,“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死亡一直是人们心头永远挥之不去的阴云,在生死两极中,其实人类对死亡的痛苦、恐惧,要远远大于对生的赞颂、感激。孔子曾无限感叹地总结说:“除死无大事!”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坟墓更能激发哲学家智慧的东西了,当面对着一片片坟茔的时候,那些具有超绝大智慧的人,只要低头沉思一会,就能感悟到宇宙、人生变化发展的真谛。假如这个世界上没有坟墓,恐怕我们直到今天也不会有任何形式的哲学。

为了扫去人们心头的这块阴云,不知有多少人苦苦求索。佛陀为了这个问题,曾度过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六年:每天以植物的果实和青草为食,有时甚至以动物的粪便度日。由于长时间的饥饿,他变得憔悴不堪,瘦骨嶙峋,座下的印痕只有骆驼蹄子一般大小,身上的发毛纷纷脱落,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段枯木。

那么,什么是死亡呢?在人类的历史上,曾先后有过两个关于如何界定死亡的标准:

第一种是以呼吸、心脏停止工作作为死亡的标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