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从《易经》被保留的情况里,我们也能找到证据。比如说,据汉代人记载,西周保存的《连山易》有8万字,但《归藏易》却只有3400字,两者悬差极大。按道理说,夏朝离周朝很久远,但商代离周朝却很近,可为什么商易比夏易要失散得多呢?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可直到今天也没有人注意。
我们认为,在政权交替的时候,刚刚取得政权的民族一般都矫枉过正,他们不但要取得战败民族的政权,而且要消灭战败民族的意识形态。在古代的民族中,意识形态方面的改造一般从宗教崇拜开始,表现为消灭战败民族的神话及宗教信仰。《易经》被后人冠为六经之首,可见它在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因此可以推测,周武王打败商纣王后,一定发生过用周族《易经》取代商族《归藏易》的事情,这是巩固政权的大事,也是标明正统的大事。在这种情况下,《归藏易》的缺破、遗失完全在情理之中。所以到周族政权已经稳固之后,再回头收藏《归藏易》时,它已经缺破得仅有3400字。
为什么夏朝的《连山易》保留得比较完整呢?正是因为它离周朝太久远,到周民族打败商民族时,原来的夏族遗部早已被融合,作为一种有威胁的政治、军事力量早已不存在了,只有文化在民间流传。取得政权的民族,一般不会消灭此类文化,相反,为了需要,他们还可能保留此类文化。这就是为什么《连山易》比《归藏易》在西周初年保存完整的原因。
初《易》因何名为“连山”?
除以上这些证据以外,还有一项重要的证据来自《易经》的命名问题。大家知道,中国第一部易书叫《连山》,它是夏朝的《易经》。可是为什么第一部易书要叫《连山》呢?
有的人认为,夏易之所以叫《连山》,那是因为夏易以艮为首,艮为山,因此六十四卦第一卦应该是艮上艮下,连续两个山,故名《连山》。可是现存《山坟?连山易》第一卦是“崇山君”,即乾,而不是艮,这证明《连山》以艮为首的说法缺乏必要的根据,是后人想象出来的。
我们认为,第一部易书之所以要名为《连山》,实际上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要记录《易经》的来源。那么,《易经》又是怎么来的呢?所有的神话和传说都在指示我们:《易经》的来源与史前大洪水有关。
《太古河图代姓记》说:“草生月,雨降日,河泛时,龙马负图,盖分五色,文开五易,甲象崇山,天皇始画八卦,皆连山,名《易》。”
《天皇伏羲氏皇策辞》说:“天雨降河,龙马负图,神开我心……我画八卦,自上而下咸安。”
《山海经》记载:“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
……
在此我们提醒大家注意,不论是哪一个版本的神话,都说到一个细节,即《易经》的成书与河图、洛书有密切的关系。有的神话说,有一只龙马从黄河破浪而出,背上有一幅图,名为“河图”;还有的神话说,是一只“神龟”从洛水中钻出,龟背上有一卷古书,名为“洛书”。神话中“龙马”、“神龟”一般都是水的象征,上古圣人们就是从“河图、洛书”中受到了启示,最后发明或得到了《易经》八卦。孔子曾对这一传说有一句概括性的总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在论述史前文明的时候,我们曾注意过一大类神话,主题在讲知识与洪水的关系,也就是我们最古老的知识都来自洪水以前,而神话以知识树、宇宙树、常青树、善恶果等代表知识,以蛇或龙代表洪水,这类神话反映了一个主题:人们从洪水围困下解救了知识。应该是:人们从退去的洪水废墟上找到了大洪水以前的某些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