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上任第一件事:理清谁跟谁什么关系(4)

  

在成津县委招待所,邓家春抽着烟,四处溜达着。

在离开沙州时,周昌全特意找他谈了话,除了打黑除恶以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保护侯卫东。周昌全对于章永泰之死心怀内疚,他绝对不允许侯卫东有任何闪失。

在县委招待所转了一圈,邓家春也就有了主意。

“县委招待所人来人往,既不安全,又不利于领导们休息。我想将招待所分为前院和后院,用围墙分开。前院占五分之四,后院是当年县委招待所的职工宿舍,现在基本上空着,重新装修就可以用。平时车辆从正门进入,进入后院再加一道门,在后门上增设一个门卫。”

“现在这样确实太杂乱了,可以对县委招待所进行适当改造。”侯卫东没有丝毫矫情,很痛快地同意了邓家春的方案。

邓家春继续道:“你的驾驶员最好在警察中选一人,而且不能是成津警察,我在沙州警察中选一人。”

谈完安全保障问题,邓家春脸色严肃地道:“我问了一些情况,公安以及政府机关不少人都在有色金属矿里入了股。章书记出车祸那天,成津的餐馆生意爆满,这是矿主及股东在庆贺。侯书记,你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侯卫东经过深入思考,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路:“第一,成津是共产党的天下,犯罪分子永远只能躲藏在阴暗角落,我们要有必胜的信心;第二,在具体过程中必须讲究方法与策略,矿老板五花八门,并不是铁板一块,要分化打击;第三,我们现在可以暂时回避整顿有色金属矿这件事情。那些违法犯罪分子,犯到哪一条,就用哪一条去处理打击。等到我们有计划地打击一批以后,最后才对矿业秩序施以重拳。”

邓家春默坐了好一会儿,道:“侯书记想得很仔细,这样操作下去,应该是很稳妥的方略。”他从怀里取出小本子,道:“我还要调两个人来成津,一是罗金浩,他是我的老部下,现在当所长了,我想让他出任刑警大队大队长。他从沙州到成津担任这个职务有些委屈,我出面给他做工作,办好成津的事,让他升一级回沙州。二是检察院的阳勇,他可以过来出任副检察长,没有得力的人在检察院,有些事也不好办。”

“我同意。”

邓家春道:“其实我还有一个最好的人选——侯卫国。可惜他是你的大哥,调过来不太合适。我已经向杜局长建议,让侯卫国到刑警支队任副支队长,配合我的工作。”

侯卫东紧握着邓家春的手,道:“公安这一块我就全权交给你,其他事情我来处理。我会与蒋县长沟通,补足公安经费。”

侯卫东要打开成津工作局面,县长蒋湘渝是一道迈不过的坎,而此人态度一直很模糊。他虽然因为能说会侃被称为“蒋大炮”,在关键问题上却听不到他的声音。

侯卫东手里有蒋湘渝的档案材料,这是通过粟明俊从市委组织部复印出来的。他将蒋湘渝的档案反复进行了研究,结合自己的直接、间接印象,对他也有了基本的判断:

第一,蒋湘渝是本土派干部,1982年成为聘用干部。一个高中生,用了十七年时间便由最基层的乡镇干部当上了成津县长,说明此人必有过人之处。

第二,蒋湘渝同周昌全关系并不密切。据比较可靠的消息,他与已经调离沙州的市委姜林副书记关系比较密切。从这个角度来说,蒋湘渝在上层没有更强更深的关系网,至少侯卫东掌握的情况就是如此。

第三,蒋湘渝并没有与有色金属矿有过多瓜葛,至少现在各方面掌握的材料并没有显示出这一点。也就是说,他比较干净,没有深陷于漩涡之中。县领导之中,与有色金属矿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以前的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太忠。

第四,在成津县,章永泰是孤独的斗士。蒋湘渝游离在整顿矿业秩序之外,没有听说他突出的政绩,也没有恶评。

一项一项地整理出来,蒋湘渝的形象也就生动了起来。这是一个表面能说会道,实际小心谨慎的人。侯卫东准备在周末主动与蒋湘渝沟通一次。

周末,蒋湘渝家里房门紧闭,空调开到了23度。他穿了一条短裤,光着膀子,正在家里优哉游哉地看着老电视剧《西游记》。听到手机响,对老婆道:“你去接一接,看是谁。如果没有特别紧要的事,就说我的手机忘在家里了。”

蒋湘渝老婆接过手机,没有听清楚对方说什么,道:“对不起,老蒋手机忘在家里了,改天再打,行不行?”

侯卫东当过周昌全秘书,以前经常帮周昌全拒绝客人,明显感觉到蒋湘渝老婆在说谎,不过他不点破,道:“如果蒋县长回家,请给我回个电话。”

挂断电话,蒋湘渝老婆嘀咕道:“现在的年轻人真不懂规矩,还让你回电话。”

蒋湘渝很敏感,听老婆如此说,赶紧拿过电话看号码,道:“是侯卫东的电话。”

“新书记的电话?”

“嗯。”

蒋湘渝老婆担心地道:“你还是回个电话,侯卫东是周昌全的心腹手下,我们可惹不起。”

“男人的事情,女人少管。”蒋湘渝是本地干部,对成津的事情了解得很深。当年章永泰曾经数次想联合他一起整治有色金属矿,尽管章永泰有周昌全的支持,他还是明智地选择了躲在暗处,让章永泰单独挑战庞大的利益群体。

“派秘书到成津主持工作,可见周昌全决心之大,肯定是章永泰之事刺激了他。将李太忠调出沙州,是调虎离山之计。让邓家春来到公安局,这是要将侦查机关掌握在手里。”

蒋湘渝对市里的布置看得很清楚,但是他仍然不想参与整治有色金属矿这件事情。不参加,并不意味着反对。既然侯卫东如此强势地来到了成津,他准备在暗中配合,让侯卫东这个年轻人冲锋陷阵。不当先锋,又能让上级领导挑不出太多毛病,这就是蒋湘渝特殊的游击战术。

以前对章永泰是这个态度,现在对侯卫东也是这个态度。只是对侯卫东态度更加积极主动一些,这样做,等到侯卫东胜利时,他才能分享果实。当然他依然只是配合,李、方两个家族已经形成势力,侯卫东想要胜利,只怕不会太容易。

过了一个小时,蒋湘渝给侯卫东回了电话:“侯书记,不好意思,刚才出去一趟,将手机忘在了家里,婆娘家不知道是你的号码。侯书记,有什么事情?”

侯卫东道:“蒋县长,今天有空没有?中午吃顿饭。”

“好啊,县委招待所就是那几个花样,早就吃腻了,我们换个地方。”蒋湘渝知道侯卫东是想借吃饭谈事。县委招待所是最不保密的地方,他不想到招待所去吃饭,索性主动提出换个地方。

“蒋县长是老成津,看什么地方合适?”

蒋湘渝暗自点头,心道:“看来侯卫东比章永泰细心,更有心计。章永泰太刚,太刚易折。”口里道:“那我们到郊外农家乐,我知道一家,很不错,平常去的人也少。”

吃饭的地方就在郊外不远处,是一个干净的农家小院子。等到车停了,主人家早就迎了过来,他喊了声:“表哥。”又拿出烟,递给侯卫东,道:“侯书记,我这个小地方,没有什么好吃的。”

小院前面是一口池塘,后面是一大笼竹子,左侧是一片林子,一条黄狗趴在门口,舌头吐得老长。

侯卫东和蒋湘渝就坐在堂屋,蒋湘渝道:“侯书记是贵客,你把自己制的苦茶拿出来喝。”他又对侯卫东解释道:“成津山地多,以前茶叶发展得还可以。在80年代初都与益杨茶叶不相上下。这几年种茶叶越来越少,这种苦茶是特色,味道还不错。”

蒋湘渝表弟拿着茶叶进来,道:“茶叶厂垮了以后,收茶叶的少了,种茶找不到几个钱。现在农村大多数劳力都去打工、进企业,对农村这一套没有多少兴趣了。山前背后的茶叶没有人管,成了野茶。我每年清明前随便摘一点,就够一年喝。”

喝着茶,抽着烟,天南海北地聊了起来。

侯卫东很快就把话题转到有色金属矿上,道:“从成津到茂云、茂东这一条山脉都富藏有色金属矿。储量最大的有铅锌矿、钼矿、钨砂矿,我记得茂云东湘县还有金矿。”

蒋湘渝见侯卫东注意力果然在有色金属矿上,他尽量客观地介绍:“成津的钨砂矿很早就有人开采。真正红火起来还是80年代乡镇企业兴起时,发起人是李太忠的岳父老方县长。方县长老家在飞石镇,飞石镇境内有大山穿过,钨砂矿、铅锌矿、钼矿、锡矿等有色金属矿储量大。最初他们是以钨砂矿为主,后来发现铅锌矿产量更高,开采条件更好,利润更大,矿产开采就转为以铅锌矿为主。只不过钨砂矿开采得早一些,在外面名气更大。老方县长当时还是飞石镇乡长,带领同乡开了不少有色金属矿,是成津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功之臣。另外,如今到处都有钼矿,也是开采的重点和管理的难点。”

蒋湘渝所说的有色金属矿历史,与侯卫东掌握的基本一致。只不过听到蒋湘渝直接就说起了李太忠家里的事,他很感兴趣,道:“老方县长是成津矿产开采的功臣。”

“成津的飞石、顶山、红星三个镇,有色金属矿产量高、品质好,特别是铅锌矿,有三分之一的老板姓方,三分之一姓李,从全县来说,这两家占了一半。其他的都有着各种关系,有农村家庭式的盘根错节,又有着现代家族企业的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在成津有很强的势力。”

侯卫东原本以为蒋湘渝对这事会很隐讳,却没有料到他如此直率,道:“蒋县长,周书记曾经提起过,成津的矿税流失很大,依你估计,这个漏洞到底有多大?”

蒋湘渝知道税收流失,到底多少,他只有一个估数,想了想,就道:“税收肯定有流失,有色金属矿石产量基本上稳步增长,税收应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侯卫东道:“我查了全年有色金属矿产量,按照产量来推算,税收每年流失应该在五千万到一个亿左右。”

“有些小矿的生产条件简易,以家庭为单位或是以生产队为单位,有的处在偏僻的深山,税务人员去不了,收税很不容易。大矿则喜欢偷瞒产量,里面手段多得很,但是以上都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还是既得利益者在成津形成了气候。”

“据我了解,为了争夺矿产资源,茂云已经有黑社会组织形成,成津是否有这种现象?”

谈到这个问题,蒋湘渝就开始揣着明白装糊涂,道:“矿上的人好勇斗狠是有的,抢资源也有。如今又出现了新情况,不少外地人也到成津来开矿,与方、李两家明争暗斗。这些外地人,要么关系硬,要么是拳头硬,正因为此,刑事案件比较多。”说到这里,他转折了一下,道,“说到黑社会恐怕还不能下定论。黑社会要有保护伞,要有资金实力并且还得资助其违法行为,要在当地激起民愤,还得对社会进行非法控制。成津是不是存在黑社会,就要拿这些条件去比照,我个人不敢也不能下结论。”

侯卫东紧追此事,道:“方、李两个家族占了全县约一半的铅锌矿,这说明其家族控制了成津的经济命脉。”

“可以这样说吧。”蒋湘渝在侯卫东面前很有耐心,也不回避其提问,更没有显得不耐烦,拿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道,“成津矿产最先是由方老爷子带头在飞石镇开采,李县长又是方老爷子的女婿,所以方、李两家在成津开矿的人比较多。我个人一直在西部农业镇任职,没有在飞石、顶山、红星三镇工作过。这些年来,没有与采矿沾边,直系亲属里面没有人开矿。”

后面几句话,就是表明立场和态度。当然,有些事他并没有说透,县里不少有实权的领导干部在矿里有股份。章永泰在县里举步维艰,就是因为触动了庞大的关系网。

聊天时,侯卫东一直在暗自观察和琢磨着这位搭档,暗道:“蒋湘渝将成津矿业的来龙去脉以及现状说得很清楚,把黑社会的基本要素说得很清楚,也就变相承认了成津有黑社会。但是他不肯明说成津存在黑社会,更闭口不提章永泰之事,这其实隐讳地表明了他的立场。从今天的接触来看,蒋湘渝可以合作,至少他不会拖后腿。”

这一点与自己的预断基本一致,侯卫东对这个结果也满意。只要蒋湘渝不是自己最大的对手,他的工作就更好开展。

侯卫东慢慢将话说开:“成津的发展潜力很大,可是受到的局限也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准备采取一些或许比较激进的措施,请蒋县长支持。”

蒋湘渝用十分肯定的语气道:“县委的决策,政府一定会严格执行,不打折扣。”

“我准备从市里调一名副检察长,叫做阳勇,充实基层检院力量,提高办案水平。阳勇是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市委同意这个方案。”

蒋湘渝笑道:“凡是县委的决策,我都无条件执行。”他又轻描淡写地道,“李致这个女同志,是一副外柔内刚的性子,与章书记配合得很好。”

吃了午饭,两人尽兴而回。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