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女人永远都要与丈夫保持一种平衡的生活态度,否则,就会在婚姻生活中丧失平等地位。
平等并不是今天你做了饭,丈夫就得洗碗;你洗了衣服,丈夫就要拖地。关键是心理上和地位上的平等。
古代的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封建思想认为男女不平等、贫富不平等、强弱不平等,门当户对体现在家庭所占有的财富和家庭主要成员的社会地位上。
虽说古代的“门当户对”制度确实拆散了很多苦命鸳鸯,现在我们也不提倡这样的传统婚姻观念,但我认为当时的“门当户对”至少从表面上认同了婚姻中双方地位的平等,至少极力要创造双方平等的条件。
如今,“门当户对”的观念在人的内心中还多多少少存在着影响。比如一个穷乡僻壤的女人嫁给一个繁华都市的男人,一个穷困女人嫁给一个富豪男人,一个文盲女人嫁给一个博士男人……在女人自己的内心深处必然存在一丝不安,觉得自己处于婚姻的劣势中,这种不安会让她做出种种不利于婚姻发展的举动。
在古代社会,因为婚姻中男女的地位不平等,而产生了很多婚姻悲剧。因为传统思想认为女人是为男人服务的,男人就是上帝,所以,男人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妻子就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古代的男人需要什么样的妻子呢?首先他们需要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这个妻子要入得厨房,出得厅堂,温顺,见人低人一级,俯首帖耳。
为人妇,然后为人母,是古代女人的正当“职业”。如果这个职业做得好,她们的一生便有了着落,如果令丈夫不满意了,她们随时都可能变成弃妇,生活无依无靠。
好在时过境迁,女人终于当家做主了。今非昔比,女人结婚后如果还把自己放在婚姻的底层,婚姻的幸福感她们就永远也感受不到。
当代中国婚姻的现状基本上还是以男人为中心,再优秀的女子结了婚后也就不自觉地失去了灵气,张爱玲曾说过“最可恶的事莫过于一个天才女子结婚了”,在她看来从“才女到少奶奶”是极其残忍的。
女人以家庭为重并没有什么错误,但也不能因为家庭而放弃自己的理想,从此心甘情愿地做丈夫的附庸。很多女人在心理上有一种“传统妇女”的自我归属感,为做贤妻良母,不惜放弃自己的个性与追求。
一个因为自己是女强人,而看不起丈夫,抱怨丈夫无能,在家刁蛮霸道的女人,固然会让男人们痛恨;而一个完全没有自我,对丈夫言听计从的妻子,同样得不到婚姻的幸福。
女人就应该有自己的决策权,而不是丈夫给予就有,丈夫不给就没有。
在生活中要尊重丈夫的决定权,更要尊重自己的决定权。既不要轻易剥夺丈夫的决策权,当他不尊重和冒犯自己的权利时,也绝不能迁就他,要及时反击和教育他,以免他得寸进尺。
现在的社会,人与人都是平等的。不管你们婚姻是否“门当户对”,各自的条件是否有一些差距,只有自己的看法才是最重要的。
莎士比亚有一句话,“假使我们自己将自己比作泥土,那就真要成为别人践踏的东西了。”这句话适合婚后很多女人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主要还是来自各自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