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金是黄的傍玉是凉的(2)

〖饮食·健康〗

◆三寸长寿,四寸无忧

明·周晖《续金陵琐事》有一则故事:“一秀才赁僧房读书,惟事游玩而已。忽未午归房,呼童取书。童持《文选》,视之曰:‘低。’持《汉书》,视之曰:‘低。’又持《史记》,视之曰:‘低。’主僧大诧曰:‘此三书,熟其一,足称饱学,俱云低者,何也?’试窥之,乃取书作枕耳。”一粲!不过,枕头确有高低之讲究。成语不就有“高枕无忧”、“高枕安寝”、“高枕而卧”、“高枕安卧”、“高枕无虞”以及“高枕勿忧”吗?所谓“高枕”,具体以多高为度呢?谚云:“长寿三寸枕。”又说:“三寸长寿,四寸无忧。”据《尸子》记载:“孝己一夕五起,视衣之厚薄,枕之高卑,爱其亲也。”讲的是古代一位名叫“己”的孝子,每晚多次起来检视父母的衣被薄厚和枕头高低。可见,我们的先民早已注意到枕头的高度,对睡眠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亦认为,人在仰卧时,枕头的高度应为7~9厘米(约三寸左右),让颈椎处于自然生理前屈位置,使颈后诸韧带处于放松状态,因而不易产生疲劳;侧卧时,枕头要稍微高一点,使头处于双肩中间位置为宜(约四寸左右)。人在睡眠中,仰卧和侧卧可能会随时改变,因而,选一个装得六七成满、随时可以改变高度的荞麦皮枕头,是颇为适宜的。荞麦皮枕头,冬暖夏凉,透气性好,更兼柔软舒适,可以有效地避免“落枕”。而且,荞麦皮含大量芸香苷甙,具有维生素活性,可预防毛细血管脆弱所诱发的出血症,尤其对偏头痛、颈椎病以及失眠患者效果更佳。另,养生讲究“凉头暖足”,故荞麦皮枕头要做得适当长一点(尺半到二尺之间为宜),以便于一边睡热了,翻个身即可把头扭到凉的一边。常言道,不觅仙方觅睡方。选一个好枕头,就是一个好睡方。

◆夜不寻饭

有的人讲究“过午不食”,然而对于一般人--尤其是“上班族”来说,“过午不食”是很难做到的,而且也没必要这么做。试想,做了一整天的事情,晚上连一口饭都不吃,能说对身体有好处吗?倒是老人们经常说的“夜不寻饭”,对于人的健康大有裨益。俗话常说:“晚饭少吃一口,肚里舒服一宿。”又说:“夜饭少吃,多活几十。”还说:“讨千讨万,不讨夜饭。”据《礼记·郊特牲》讲:“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饮,养阳气也,故有乐(音乐);食,养阴气也,故无声。凡声,阳也。”这就回答了为什么人们在饮酒的时候,又是猜拳行令呼喝,又是卡拉OK飙歌(养阳气也);而吃饭时却要求“食不言,寝不语”(养阴气也)。《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讲:“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也就是说,过了中午阳气下降,阴气上升,晚饭吃得多了,会使人阴气加重,因而民间有“早晨是天食,中午是佛食,晚上是鬼食”之说。元·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收有《子午流注心要秘诀》:“地支十二属(歌诀):十二经行十二时,子原是胆丑肝之。肺居寅位大肠卯,辰胃流传巳在脾。午字便随心藏定,未支须向小肠宜。申膀酉肾戌包络,惟有三焦亥上推。”这是一首中医“子午流注”针诀,它讲得是,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里,人体气血的流行是有一定规律的:

1。子时(23点~1点)胆经旺。“胆者,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胆汁。“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在子时前入睡,有利于胆汁推陈出新,清晨起来头脑清醒,气色红润。

2。丑时(1点~3点)肝经旺。“肝主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输往全身。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3。寅时(3点~5点)肺经旺。“天气通于肺”,“肺朝百脉”。全身的血液通过肺输送到百脉。在寅时,肺能很好地协助心脏调节人体的气血循环。

4。卯时(5点~7点)大肠经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促进大肠经进入兴奋状态,从而吸收食物中水分与营养并排出渣滓。

5。辰时(7点~9点)胃经旺。“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胃主消化。人在早晨7点多钟吃早饭最容易消化。如果胃火过盛,会出现嘴唇干裂或生疮。

6。巳时(9点~11点)脾经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脾统血。”脾是消化、吸收、排泄的总调度,又是人体血液的统领。“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血的质量好,嘴唇是红润的。唇色灰白,标志血气不足。

7。午时(11点~13点)心经旺。“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午时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又利于消化。午时小睡片刻,对修身养心颇有益处。

8。未时(13点~15点)小肠经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分清浊,把水液归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肠,精华输送于脾。

9。申时(15点~17点)膀胱经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贮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体外,津液循环在体内。有利于泻掉体内之“火气”。

10。酉时(17点~19点)肾经旺。“肾者水脏,主津液。”“肾者,主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泄,是精藏于肾而非生于肾也。五脏六腑之精,肾藏而司其输泄,输泄以时,则五脏六腑之精相续不绝。”“肾为先天之根。”人体经过申时泻火排毒,肾在酉时进入贮藏精华的阶段。肾同时也主纳气,所谓“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是也。

11。戌时(19点~21点)心包经旺。“心包为心之外膜,附有脉络,气血通行之道。”心包既是心脏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流行的通道。

12。亥时(21点~23点)三焦经旺。“三焦者,总领五脏、六腑、荣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三焦之气和,则内外和;逆,则内外逆。”(牧马按:三焦最难辨别。据《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讲,“上焦出于胃口上,并咽以上”,“中焦亦并胃中”,“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又说:“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亥时三焦通百脉。人在亥时入睡,百脉皆可休息调养好,对身心非常有益。

由此可知,人在一日之中,早饭要吃好,午饭要吃饱,晚饭要吃少。晚饭吃多,会使胃和大小肠内堆积垃圾,容易导致积食上火,对身体毫无益处。另外,人们晚上用餐的时间,一般多在酉时(17点~19点),此时肾经最旺。有道是“饱暖思淫欲”,肾水太旺,爱欲过度,亦对身体有害而无益。所以俗话常说:“一日之忌,暮勿饱食。”并说:“晚饭吃得少,九十也不老;晚饭多一勺,半夜睡不着。”

(2007年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

(夜不寻饭配图:饥来吃饭,困来即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