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福积福(1)

〖开场白〗

原按语:老猫炕上睡,一辈传一辈。我的母亲是个不识字的家庭妇女,但她却能够随口说出许多富有生活经验和人生哲理的俗谚。十多年来,我把随时回忆起来的“母亲的话”留心记录下来,居然积攒了数千条。加上我平时收集的一些流行于故乡及周边地区、甚而全国各地的民谚俗语,怕有十几甚而几十万条了吧。有道是,话须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俗语不俗,它是一个古老民族的智慧结晶。从今日起,遴选一些精彩的词条,把它略加点染阐释,大致按照季节时令排序,每周五在《中国社会报·社会周末》以《母亲词典》为题陆续发表。专栏名为《风俗画》,由漫画家徐鹏飞先生为之配水墨漫画。

〖时令·风俗〗

◆大尽小尽,一月两顿

记得小时候母亲常问父亲,这个月是小尽还是大尽?父亲便会翻开“月份牌”查一下,然后说大尽或者小尽。尽,就是月终。东汉·许慎《说文》:“盡(尽的繁体字),器中空也。”月尽,即指一个月的日子过尽了,过空了,过完了,过了了。所谓大尽小尽,就是指农历的大月小月,大月每月三十天,为大尽;小月每月二十九天,为小尽。据唐·韩鄂《岁华纪丽》讲:“月有小尽、大尽,三十日为大尽,二十九日为小尽。”老人们常说的“大尽小尽,一月两顿”,指的是老百姓每月都要改善两次伙食,吃点好吃的,补一补身子,犒劳犒劳自己。也有一月只吃一顿的,那就有点巴望垂涎了:“大尽小尽,一月一顿,初一不吃,十五一定。”其实,每月改善两次生活,应该与二十四个节气有关。每月平均两个节气,节气不同,吃得内容也就不同。比如,立春吃春卷,立秋贴秋膘(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喜欢涮羊肉),夏至吃面条,冬至包饺子,等等。

◆节令不饶人

古代文人常用“寒来暑往,兔走乌飞,节令相催”来形容时光的流逝和时令的变迁。老百姓则说得很简短:“节令不饶人。”节令,指二十四节气,它表明我国的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是华夏祖先的一个伟大发明。据明·张岱《夜航船·天文部·时令》讲:“伏羲始立八节(牧马按: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周公始定二十四节,以合二十四气。”节气,就是太阳从黄经0°起,在黄道上每运行15°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太阳运行一周360°,正好是一年十二个月,二十四个节气。俗话说:“节见节,半个月。”每月大致平均有两个节气,一个是节气(简称“节”,如立春),一个是中气(简称“中”,如雨水;闰月没有中气),二者交替出现,人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合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先民根据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气候,在漫长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因而对我国北部--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事活动,具有准确性和指导性。俗话说:“种田无定例,全凭看节气。”又说:“节气抓不好,一年白拉倒。”还说:“种庄稼怕误了节气,嫁姑娘怕选错女婿。”庄户人根据每个节气与农事之关系而总结道:“立春阳气转,雨水动粪车;惊蛰鸟雀叫,春分犁不闲;清明栽杨柳,谷雨种大田。立夏闭霜门,小满鸟来全;芒种样样种,夏至麦开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立秋种白菜,处暑枣红圈;白露割谷子,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立冬起白菜,小雪地封严;大雪封大河,冬至数九天;小寒办年货,大寒过大年。”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农历是阴阳合历,而农历(在此处准确地说是阴历)每个月大尽、小尽不同,再加上闰月年里的闰月变化,因而每个节气在阴历的哪个月份里,每年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由于二十四节气是一个太阳年的二十四等分(即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是阳历),因而每个节气每年在阳历的哪个月份里,却是相对稳定的。为此,现代人编了一则歌谣:“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还,七月小暑和大暑,立秋处暑八月间,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到新年。”这则歌谣里的月份,指的就是阳历。而且,月份在阳历上半年里的,每月的两个节令,分别在6日或21日前后;月份在阳历下半年里的,每月的两个节令,分别在8日或23日前后,最多偏差不过一两天。为了便于记忆,人们又编了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农历每年的最后一个节令是大寒(一般在每年阳历的1月20日或21日。2007年是1月20日18时51分交大寒,即农历丙戌年腊月初二,四九的第三天),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按:农历丙戌年--狗年--严格地算是“去年”。关于农历“今年”--猪年--的小寒和大寒,本书后面有专门的词条介绍)。一个节气一般是十五日(也有十四日或十六日的),每个节气又有三候,五日为一候。古云:“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逸周书·时训解》即以“五日一候”来总结二十四节气的特点。比如大寒,《时训解》讲道:“大寒之日鸡始乳,又五日鸷鸟厉,又五日水泽腹坚。”(大意:大寒这一天鸡开始下蛋,再过五天鹰隼愈加凶猛,再过五天水塘中央冻得更加厚实坚硬。)大寒过后,就是新春大年。俗话说:“小寒大寒,打罢春过年。”又说:“大寒小寒又一年。”唐·牛肃《纪闻》:“节变岁移,腊冬春首,照晴光于郊甸,动暄气于梅柳,水解冻而绕轩,风扇和而入牖。”转眼间,就会布满春的消息,春梅春柳,春风春水,春光明媚,惹人惊喜。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