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OK的启示

 

日本的卡拉OK里曲目非常多,不仅有日本歌,还有中国歌。或缠绵婉转,或热烈高亢,或长吟短叹,或激烈演进,人们把思念、惆怅、哀伤一古脑地倾泄进彩色的音符,即使是愁眉苦脸地走进去的人,出来时也大都变得淋漓酣畅,眼角眉梢挂着一片欢喜。

来过卡拉OK几次,我发现这里的中国歌和日本歌有一个不同点,那就是中国歌在作曲时使用的音域很宽,一般人的嗓子很难把这么宽的音域中的每个音都唱得很好,也就是说,中国作曲家在很大程度上是面向有相当程度声乐训练的歌手的。而日本歌却完全不同,它的音域运用比较窄,普通人也能用自己并没有经过训练的嗓子把这个音域的音唱好,但它的曲调一叹三折,千回百转,也还是要经过一番细致的努力才能唱好。

这个发现也使我想起一件事,那就是我的小女儿在日本念小学一年级时,老师让每个人都画一张画,说明自己将来想干什么,然后把这些画集中起来复印并装订成册,发给每个同学。从这个画册里,我发现日本孩子的志向都很普通,他们长大想当护士、花匠、警察、木匠,偶尔也有想当歌手和棒球选手的。后来女儿回到中国,学校里也有类似的活动,但中国小朋友和日本孩子的想法截然不同,他们想当科学家、将军、企业家、钢琴家、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等,也就是说他们的理想比日本孩子的理想"远大"得多。

这两件事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中国人喜欢在不平常的事情中实现自己;而日本人喜欢在平常的事情中实现自己。或者说,中国人试图在"拔群"中实现自己;而日本人试图在没入普通的"群"中实现自己。正像唱卡拉OK一样,中国歌只有少数的人能在那么宽泛的音域中把那些音唱好,而绝大多数人,唱不好也要向着那个高音努力,结果是声嘶力竭,一败涂地。而日本歌就不同了,每个人都可以唱好这些音,但不是唱好了这些音就等于唱好了这个歌,不经过细密的努力,看起来很简单、很普通的事也是做不好的。孩子们对将来的选择也是如此,日本孩子的选择,是留有余地的选择,他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就日本来说,每个职业都像日本歌一样,千回百转有许多微妙之处,要不然日本的一把普通的锤子怎么也会像艺术品一样闪闪发光?就是说,虽然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不加倍努力,也是做不好普通人的。而中国孩子的理想的选择,是一种无回旋余地的选择,在那种选择中,只有极少数人能实现理想,而绝大多数人,无论怎样努力也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只是那几个人的"陪衬"而已。

中国的这种"拔群"的人生理想选择方式,使众多的没实现理想的人,无法热爱自己正在做的、不得已而为之的工作,因此大多数中国人的敬业心很不强;而日本这种"没入群体"的人生理想选择方式,使人很容易找到自己的理想,因此绝大多数日本人都以自己的工作为骄傲,都非常敬业。当然也不能不承认,日本的这种渗透于社会深层的人生选择方式,是最容易淹没天才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