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的主要是经济水平较低的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30年来,抽烟的习惯在美国有了很大改变。上世纪40年代,抽烟在美国很流行。在电影和电视中创造的印象是,抽烟是很高雅的行为。70年代,美国的医疗界真正了解到抽烟对一个人健康的害处。到80年代初形成的意识是抽烟极为危险,那时,在外面吃饭时,已经有了禁烟区和吸烟区。开始时,抽烟的人多,禁烟区和抽烟区大小差不多,后来,禁烟区越来越大。在电视上已经看不到太多的抽烟形象了。这个过程显示了美国人对抽烟的看法发生了变化。前几年,人们对这个问题有争论,香烟公司说香烟对人体没有太大的损害。但是后来,达成的共识是抽烟危害健康。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们认为抽烟除了危害自身健康外,也会对其他人产生危害,这样问题就更严重了,人们开始反感抽烟。  

从公共卫生、公共政策的角度来看,如何对待抽烟变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美国政府基本上在慢慢禁止抽烟。任何一座联邦政府办公楼,包括白宫、国会和使馆都不允许抽烟,必须去外面抽。除此以外,在公共娱乐场所、电影院和博物馆也一律禁止抽烟。一般的室内都禁止抽烟。飞机是禁烟的。现在,抽烟的人能够立足的地方不多了。  

现在,美国的烟民不像以前了,以前有各种各样的人,而现在主要是教育、文化和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的人。也有女性抽烟的现象,但那算是一种时尚。电视连续剧《欲望都市》(Sex & The City)中的女性抽烟,是一种“酷”的表现。但绝大多数美国人对抽烟行为是瞧不起的。如果你在孩子旁边抽烟,那么他的父母就会过去说:“你看,你在孩子面前抽烟,这很不好。”  

袁岳(Victor Yuan):  

中国是世界上抽烟人口最多的国家。据说经常抽烟者占总人口的1/3。中国抽烟的人口包括高端人群和低端人群。乡镇和农村的烟民非常多。在传统的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里,抽烟的人也很多。而在三资企业和民营的新锐企业里,抽烟的人就比较少。相对来讲,抽烟的人群主要是传统的,但也有新白领女性和青少年,他们把抽烟作为一种另类的符号。抽烟的动机有三类,一是放松自己,二是社交需要,三是表现身份与众不同。以另类为动机的群体规模的数量有限,但数量有所增加;为放松自己而抽烟的数量保持稳定;为社交需要而抽烟的数量则在降低。现在,抽烟者本身也开始感受到压力,虽然还不是特别严重。这种压力就是:因为你抽烟,所以会被看作个人形象属于低端群体。  

人们一般用健康的理由来劝诫抽烟的人,但基本上没有效果。但如果女朋友不喜欢抽烟,那么男孩可能也就不抽了。德国《明镜》周刊的调查结果很有意思:在烟盒上印“抽烟有害健康”,不但没有明显减少烟民数量,实际销量反而稍有上升。在美国人写的《香烟》一书中,作者通过研究发现,简单的威胁不能导致有效地戒烟,戒烟来自更多的社会关系中的友好互动。简单地以健康为劝说理由显得太老套了。所以,在戒烟问题上,我们需要更好的方法。在美国,一些行政机关的表率作用是很有效的。作为政协委员,我曾经提议在北京的某区政府部门首先实施公共会议场合不抽烟,但是被爱国卫生委员会礼貌地拒绝了。  

David J·Firestein(方大为):  

以前抽烟很酷,现在被人瞧不起。在美国,抽烟的最后一任总统是肯尼迪,在那之后就没有抽烟的总统了。这种形象已经不符合美国人对领导人的形象期望了。  

袁岳(Victor Yuan):  

现任的中国领导人中抽烟的也很少,希望更多的公务员尤其是年轻公务员跟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