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从英镑霸权到美元霸权(5)

1997年7月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造成香港、新加坡等充满活力的流动性市场上的大量抛售,到10月份甚至影响到华尔街。但泰国的物价下跌并不是由于国内的潜在买家手里没钱。问题是,泰国股价是以本国货币衡量的,当泰铢盯住美元的汇率开始瓦解后,以外汇衡量,泰国股价迅速下跌。这样,随着泰铢自由落体式地快速贬值,以本国货币作为收入的泰国公司股票,包括已签订以本国货币支付的健康的出口公司股票,都逻辑上自然地崩盘了,而根据本国货币衡量,那些以硬通货作为收入的公司股票其实升值了。投资者不愿变现资产,以免遭受损失,就设法不抛售,其结果是追加保证金在期货市场上,交易者需按期货合约价格的一定比率交纳少量资金作为履行期货合约的财力担保,这种资金就是期货保证金。初始保证金是交易者新开仓时所需交纳的资金。它是根据交易额和保证金比率确定的。而交易者在持仓过程中,会因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而产生浮动盈亏(结算价与成交价之差),因而保证金账户中实际可用来弥补亏损和提供担保的资金就随时发生增减。浮动盈利将增加保证金账户余额,浮动亏损将减少保证金账户余额。保证金账户中必须维持的最低余额叫维持保证金。当保证金账面余额低于维持保证金时,交易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补充保证金,否则在下一交易日,交易所或代理机构有权实施强行平仓。这部分需要新补充的保证金就称“追加保证金”(margin calls)。——编译者注。投资者持续追加保证金的动机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声明,该组织称,危机只是暂时的,援助即刻就到,也就几个月,问题就会解决。但口头承诺的援助从未兑现过。兑现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强加“附有条件”的计划,将处于困境的亚洲经济体推到了崩溃的边缘,该计划的目的只是为了保护外国债权人。“暂时的”金融危机被制造成持续多年的经济危机。

其间,地缘政治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财长罗伯特·鲁宾在初期就决定,泰国危机是亚洲的一个小问题,并告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亚洲办法解决问题,但不能让日本当头。香港捐出了10亿美元,基于对鲁宾的泰国问题将被控制在泰国境内(毕竟,冷战时期,泰国是美国的忠实盟友)这一说辞的盲目信任,中国也捐献了10亿美元。1997年12月,韩国爆发危机。鲁宾又认为,这是亚洲的另一个暂时性问题。韩国中央银行吐血抛售美元储备,设法支持盯住美元、估价过高的韩元,到了12月底,仅剩几天时间,其美元储备就难以为继。鲁宾还是坚持他的道德风险立场,直到其财政部助手星期天早上告诉他,巴西人手中持有许多韩国债券。如果韩国不履行还债义务,巴西的经济就会崩溃,而美国的银行也会遭受重创。直到那时,鲁宾才让花旗银行下一个周二在韩国制定一个重组计划,并与美联储沟通,允许美国的银行将韩国的短期债务转化为不用付息的长期债务,这样,那笔债务就不是不良资产,从而,使美国的银行免于遭受必要的资本注入使利润下滑的负面影响。

三、大萧条可能更严重地重演

1931年9月,由于英国无法履行黄金支付的义务,并随后将竞争性的货币贬值作为开展新的国际贸易战的国家战略,加重并延长了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英国的政策包括蓄意地应用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货币体制——英镑霸权,将之作为国际贸易战中的国家货币武器,导致世界贸易不可逆转地走向崩溃。为了应对英国的货币政策调整,德意志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等正崛起的经济体形成了不同的货币集团。这些国家很快就意识到,它们必须发动战争,以得到石油和其他维持其经济不断扩大所必需的自然资源,因为已经崩溃的世界贸易在此时已不再能提供这些。

对英国和美国来说,速战速决正是推动本国经济走出衰退所必需的。没有人预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将造成那么大的破坏。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迫使英国和法国9月3日对德宣战,但整个冬天,英法军队都滞留在马其诺防线后面,满足于它们对德国的海路封锁。这段惰怠的“虚假战争”历时7个月,直到1940年4月9日德国入侵丹麦和挪威。5月10日,德军攻陷卢森堡,并入侵荷兰和比利时。3月13日,德军从侧翼包抄马其诺防线,德国装甲师直奔英吉利海峡进军,切断了退往佛兰得斯之路,在敦克尔克包围了英国远征军全部22万人和法军12万人。从5月26日到6月4日,被包围的盟军不得不依靠民用小型飞机撤退。6月22日,法国投降。如果英军从敦克尔克撤回失败的话,那就不得不如同许多人所预期的那样乞求和平了,战争将以德国控制欧洲的方式结束。英国如果无法成为美军基地的话,美军也不可能在欧洲登陆。如果不是两线作战,德国就有可能战胜苏联,兴起为霸权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