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效应
2009年7月20日,深圳一新上任高官说了著名的一段话:“领导干部很少坐出租车吧。我昨天坐出租车,皮套是黑黑的,有烟头烧的洞,脚下是脏的。还有百姓跟我反映,因为的士交接班,下午五六点钟很难打到车。深圳能否创新一下,错峰交班?机场还有黑车(蓝牌车)拉客。这些细节问题,不深入基层,很难发现。”
谁也没想到就这一段话,引发了深圳出租车行业的“强烈地震”。在此后的几天内,深圳26000名出租车司机都忙活了起来,他们签订承诺书,承诺不在高峰期交接班。当然,交通主管部门更忙,在高官说此话当天就连夜起草文件下发整个行业,严厉程度前所未有,“凡是不执行错峰交接班的司机将被清除出行业,三年内不得从事该行业”,出租车企业是这次“地震”中的中坚力量,他们要确保每个司机都心悦诚服地更改自己多年来的习惯,余震至今仍在继续。
深圳市出租车缘起为香港人服务,因此车容车貌在全国来说都走在前列。但显然和上海出租车司机统一的白手套风格不同,因此,从长三角调任的高官很可能第一次在深圳坐出租车就强烈体会到了“差距”。
记者在采访中听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意见,有私下里说的,也有说场面话的,但大体都会赞同高官的亲民作风,“他能打车,挺不错”,但末了总跟上这一句话:“他还不太了解情况。”什么情况呢?深圳的出租车问题绝对不是一个交接班时间那么简单,从牌照拍卖,到承包体制,再到司机们的生存状况,环环相扣。2006年深圳曾经执行过错峰交接班,却在一个月后恢复原状,原因何在?根本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时,表象如何能够根治。老百姓都明白的简单道理,难道从事多年的行业主管部门不明白吗?当然更清楚,但为何还要在根本问题未得到解决时,以强制手段解决表面问题呢。或许这一切都源于高官效应。有的哥曾私下里告诉记者,等这阵风过了,还会改回原来的交班习惯,为什么?承包制度就是这样的,社会责任感总不能变成中午的盒饭。
其实,高官效应不止一次地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还记得几年前深圳一高官投诉公交车不干净,深圳就刮起了一阵公交车百日清洁行动,只是这次换了主角换了对象。高官效应折射出中国官场最基本的潜规则。这样的结果也许连高官自己也没有想到,但事实就是如此。
(任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