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鸭子的水桶(3)

袁枚还没有来得及点头,牛郎就“噌”地一下消失了。

袁枚在想了那个定律半天以后,大骂了一句:“混蛋,这定律难道能修好我的水桶?”

袁书生说的很对,无论是多么响亮的定律只要解决不了现状,那就是狗屁!

不过,袁枚是个读书人,他不会这么骂,只不过在上床睡觉前,一面洗脚一面跟店小二聊天,并询问附近可有修水桶的地方。

小二笑道:“客官,我们这里经济发达,谁还用水桶啊,不过,出了门右转五百米,见丁字路口右转,大约五百米,十字路口右转,五百米,有一个寺院,他们那里的和尚由于古板不与时代同行,至今仍保持着出去打水的习惯,不过,您白天睡觉,晚上熬夜,一定找不到他们!他们的作息时间和您的正好相反。”

袁枚一面听一面在手心里画路线,画完了,“我说小二,这怎么是个圆啊?”

“是啊!寺院就在我们隔壁,但是你又没有穿墙的本事,只好绕了!”

袁枚一想也是,便不在意了,洗了脚上床睡到下午,醒来提着水桶绕了几个圈后就来到了寺院门前。

“果然是有个寺院啊!”

袁枚看着寺院的名字“有个寺院”,感叹了一声。

敲了半天门,也没有人来开,袁枚一下子从书生变成了流氓,大喊一声,一脚踹开了寺院的门。

任何一个人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袁枚也不例外。

当他一脚踹开寺院的门之时,一个和尚摆出倒栽葱的样子在欢迎他。

袁枚倒是吓了一跳!

“大师,这礼太重了!”

上去要扶,被和尚愤怒地推开了,坐起来摸着光头发狠道:“你这混蛋,我正要去给你开门,你竟然暗算我!”

袁枚惶恐地,拎着水桶不敢做声。

和尚大骂了一会,觉得没有什么意思,就冷冷地看了看袁枚,“你来做什么?”

袁枚见问,急忙把水桶送上去,“我来修水桶!”

“我们这是寺院,并不是修水桶的!”和尚推开水桶就走。

袁枚紧紧追赶,慌不择言道:“古语说,妇女入井,和尚还要救,一个水桶,难道大师不肯伸援手?我打听过,只有您这里有水桶,我认为,用水桶者必会修水桶也!”

和尚站住了,看着袁枚,“你的水桶里有水否?”

“有!”袁枚急忙把水桶递过去,“我在旅店特意给你们打来的,做个见面礼!”

和尚举起水桶,当头而下,小半桶水顷刻而无。

摸了摸肚子,看了看袁枚的水桶道,“你这桶只有一根木板是坏的?”

“是的,少了一半,所以,水装得很少!”

“不过,倒是够我喝的了!”

袁枚扫了一眼墙根,只见一个高高的水桶在那里放着,还有一支扁担倚在墙根,上面已经沾染上了灰尘。

袁枚很小心地说道:“刚才看大师喝水之态大有五百年未见水为何物,小生斗胆问两句,何以至此?扁担怎么会有尘埃?”

和尚去扁担上望了一望,“读书的,这个道理你难道不懂?什么东西时间久了不用都会生锈、沾染尘埃的!”

袁枚等着第一个问题的答案。

和尚发现了他在等,叹了口气说道:“我的确是两天没有喝水了!”

“为什么?”

“因为现在寺里住了三个和尚!”

袁枚不明白,“三个和尚和不喝水有什么关系?”

和尚圆眼一睁,“你难道没有听过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吗?”

“啊呀,原来传说是真的!”

“真又怎么样,假又怎么样!反正我就是渴死也不去担水,担回来,他们也喝,我的劳动成果被别人占去,你说,这怎么可以?”

袁枚若有所思,并没有听清楚和尚的话。他思考了半天,突然大喜道:“我明白了!”

轮到和尚纳闷了,不解地看着他。

“当年苏学士写过一首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如果把他诗里的意思拿到现在来说,就是必须要有合作精神才能成事。但是,他却没有想过,人与人的合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复杂和微妙得多。所以,当这种复杂进化到一定阶段的时候就会出现后退,而不是前进。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一个人的能力都为1,那么10个人的合作结果有时比10大得多,有时甚至比1还要小。”

和尚听不懂这种高深,觉得脑袋上好像生了个虱子,去头上挠了挠。

“大师,你可曾听过诸葛亮被三个臭皮匠击败的故事,而你们现在恰好和他们相反,因为人不是静止的物,而更像方向不同的能量,相互推动时自然事半功倍,相互抵触时就会事倍功半。所以,解决的方法只能是管理者的组织,只要组织好就能起到1 2大于3的效果!哈哈!”

和尚听到这里,觉得头上一定生了虱子,两只手一起上去挠,袁枚兴奋地向他鞠了一躬,提着水桶跑了出来。

跑了半天,一看手里的水桶,“我去干什么了?”

想要回去,脑海里有出现了一句话,在路口直打转,转得头有些晕了,才狠狠地说道:“对!好马就是不吃回头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