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

信任是无法通过要求、命令实现的,也是无法用金钱收买的。不管是中央、地方政府还是各类政治机构在做决策时越来越重视关注社会问题,倾听人民的意见,真正实现人民的参政议政,从而赢得他们的信任。在过去10年中,互联网作为一项参政议政的工具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第四章中,我们将会提到互联网引导纵向民主信息流的作用。和在其他国家一样,在中国各种各样的网络社区迅速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各种信息,从博客中发现关于宠物、菜谱或者节日问候的各种信息。

另一方面,政府对来自各个层面自下而上的意见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高层领导之间讨论的重点已不再是意识形态上的教条,而是不同社会力量的不同需求。党的各级书记一直在关注和处理日益严重的农民工、农村失业以及有待改进的社会保障网络等问题。各个领域都显现出很多变化的迹象。

城市官员还面临另外一个问题:受过良好教育的新一代年轻人希望能自己做主而少受政府的干预。胡主席说:“我们必须减少政府干预和微观管理。”这说明中国领导层已经充分意识到不必过度干预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

党内知识分子们也在思考教育体制的改革问题,而且意识到教育是第一要务。中国的教育体制相当严苛,过于强调尊师重道,太少鼓励个人自信;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太少鼓励创新。胡主席说:“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农民代表要求政府增加对农业的补贴,政府也的确加大了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地区性差异。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也是农村发展的重点之一。但是,想要真正缩小城乡差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4年,就任总理不久的温家宝承诺废除所有农业税。在此之前,中国从未把土地免费租给农民。对此承诺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温总理兑现了自己的承诺。2005年,农民开始无偿使用土地了。农业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重仍然高达10%,而美国和德国的这一比例仅分别为和。农业所涉及的人口数量也是庞大的:43%的中国人在从事农业生产。

最近几年,凭借周围农田众多的优势,富锦市宏盛镇推出了一项“城乡共建”的计划。该镇在跨区域农业机械、推广农业技术、畜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文化、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极大推动了农业发展规模,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城镇与农村之间还进行了人员交流,相互学习。《佳木斯日报》评论说,这种“城乡共建”模式用最少的投入获得了最大的产出,为乡镇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