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四十岁的女人,从普通职员做到现在,是靠实力打拼天下。我也从中领悟到:自强、自立、自信、有事业心的女人才是一朵永远开不败的花。花艳固然好,花香更让人回味无穷。
不断挑战自己
我33岁的时候,幸运地走进一家拥有1?8亿资产的公司,成为公司的总会计师。这是我曾经的阶段性目标。我满怀欣喜又有点不安地来到了这个工作岗位,迎接其中的难度和挑战。外表上我是个典型的淑女,讲话不多,戴一副体现斯文和学识的眼镜。可实际上,我个性刚强而又自信,对工作和所从事的事业非常专注。因为以前一直是处在部门经理的岗位,所以多少有些担心,短期内适应这个角色和适应公司可能出现的障碍充斥着我的脑海。我以前所在的公司管理是比较成型的,有着很详细的分工与合作,可是,这里是一个家族企业,原有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能否行得通,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考验。由于公司里一直没有副总,所以,对副总岗位的认同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如何坐稳这个位置并做出成绩成为当前的重大问题。而因为年轻缺乏自信也是我的弱势所在,我自然成了公司里的焦点人物,并且负责财务与融资,责任重大。后期又兼管市场业务。由于先后在两个上市公司从事过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对正规管理还是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除了觉得有点累之外,其他方面还好。从专业知识和综合实力来讲,我有我的长处,也有我的不足,但胜任工作还是没有问题。只是最困扰的是周边的人际关系,这是非常头疼的事。女人通常都是细腻的,很感性地处理问题。我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点文才,在企业里应用倒还够用。公司里的男人们开始觉得我阻碍了他们发展。我开始在人际关系方面遇到麻烦。同时,由于我是女性,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流言攻击。我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钟,一刻不停地旋转着,在公司面对巨大资金压力的时候,拼命地想办法抢时间,以省一分钱等于卖一亿元产品的理念和心态对待工作,不知道什么叫休息,累了,睡一会儿,起来忙资料,整理文件、资料,在下属人员素质不到位的情况下,有时也要亲历亲为。劳累、辛苦自不必说,但效果并不好,毕竟那时的我欠缺成熟,一点不懂企业政治。
企业缺的是人才,缺的是中流砥柱,企业里最不能亏待的也是人才。人才是企业最大的利润来源,我坚信我是人才,我有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职称,有在大型股份制企业规范管理和应对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我了解金融环境,熟悉产品和服务市场基本运作规程。努力做事,但我心态不成熟,处理事情不能够考虑得很周全,所以常有“高处不胜寒”的凄凉之意,背后的指指点点也隐隐地存在。当我在公司生存面临困境的情况下,接手市场营销工作时,我压力很大。这时,公司已有四个月没有销售,产品进入市场是一片空白。我组织培训,找客户关系,10天后,我靠着以往的客户关系,签下了第一单业务,也是一个永久的客户。我们公司的产品正式进入了湛江机场,至此,公司产品营销全面启动。我的心塌实了许多。记得当时公司从湖南请了一位营销方面的专业人员,他对我说,你有这么好的客户关系,自己又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你这么年轻,为什么不自己做事,还要给别人打工呢?我笑了,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如此。自己做事,我还欠缺许多,也许我到了四十岁才会自己做事吧。我真的是那样想的。因为我那时是不很成熟的。我想,我有今天的准备和积累,四十岁时,自己做事,一定会成功的。他似乎不赞同我的想法,但也没说什么。后来,因为其他的原因,我离开了公司。望着熟悉的一切和亲手操办起的营销业务,失落感曾占据了我的脑海。但这段时间的经历,对我一生的成长非常关键。
我明白了,自强的女人不痛苦,奋斗的女人不寂寞,智慧的女人永远闪着年轻的灵光。直到现在,投入事业仍然是我人生的习惯和乐趣,没想到,三十几岁的努力是为四十岁的到来和自强不息做了铺垫。在知识更新速度较快的今天,我认为只有不断学习和充电,紧紧跟随时代的节拍才能保持实力和信心,我热爱专业又有诚信,善良地为人。我努力进取凭实力,我有什么可担心呢?我在困境中生存,许多排斥性的力量也一度让我感到沮丧,但想到自己的目标和努力,想到自己的天分,就告诫自己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没有放弃的理由。直到现在,我经历了困顿的时期,抛却了一些幼稚的想法,领悟了许多人生哲理,年龄在长,也在成熟。上帝没有给我一个漂亮的外表,却给了我一份高贵的气质,我的一生都在学以致用。从文化知识到美容常识,从心理素质教育到生理保健等等。的确我是经过修炼的女人,那种自信是来自于内在的,是积淀下来的精神食粮。遇到多难的事情,我都没想到放弃。
许多人觉得上了四十岁一切都晚了,其实任何时候都不晚。美国总统卡特63岁学会滑冰,这个岁数学这项运动是很冒险的;一位女作家53岁才学英语并开始出访。没有人会轻视你,除非你自己,而且,像我一样在三十几岁开始做高层管理的人在四十岁人生时将有更深刻的体会。感情和事业都需要再充电,充电是女性时尚和必需品: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而年近不惑的职业女性同样面临着更新知识的问题。许多中年职业女性都有一份挺不错的职业,一个温馨的家庭,重返课堂,出于一种更深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