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无限(3)

由于这个原因,布林和佩奇在1998年决定将他们的活动搬出校园,并接受建议正式成立一个公司。这个措施不仅可以不再占用大学的网络带宽,而且能将公司与非赢利性质的学术世界隔开,进而有条件从投资人那里争取到投资,解决硬件和网络带宽不足的问题。虽然他们是冒险进入商业世界,但他们走的是一条明显不同于当时其他年轻的硅谷企业家的道路。那些人或者完全沉浸在“吸引眼球”等流行的企业行话中,或争先恐后地进行公开上市融资(IPO);布林和佩奇却对吸引眼球和公司上市毫无兴趣,甚至对市场占有率也不感兴趣。他们对商业机会的态度与此前对研究工作中的挑战的态度完全一样:他们集中精力研发能与Web增长速度同步提高,而不受限于硬件和软件条件的搜索技术。他们之所以对掌握整个Web世界感兴趣,不是因为它在将来有可能获得最大的利润空间――这一点在1998年的时候根本就不在考虑范围内――而是因为它是一个具有巨大吸引力的技术挑战。

计算机科学――而非商业――在两位创始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还在研究生时期,他们就在十分有限的条件下做过这方面的探讨。现在,两个年青人终于办起了在电脑资源方面进行投资的公司,他们的出手是如此地大方,以至于无论想出何等野心勃勃的任务,机器都足够使用。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对常规的成本会计从来就不加考虑,这反而促进了现代商业史上获取利润最高企业的快速成长。

不过,起初他们让谷歌的搜索技术按比例增长的雄心很快就遇到了严重的问题。要增加谷歌索引中所包含的网页数量是非常容易的――他们的“爬行器”在1998年底就搜集了大约6000万个网页。但在进行PageRank所要求的错综复杂的计算时,系统却堵塞了。“爬行器”要用7到10天的时间才能完成计算,而编制索引和计算机PageRanks(进行网页评估)则要在此后再花费几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计算机内存中的一个磁盘错误或暂时的问题也能在索引编制过程中将它整个摧毁,而且不能马上发现。于是又要从头开始编制索引。随着搜索到的Web网页的规模不断扩大,创建索引的困难也呈指数级别增加:在爬行结束后,用PageRanks还要磨蹭上几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计算。

谷歌网站的性能问题也令人颇觉痛苦。人们都在说谷歌所产生的有用链接比其他搜索引擎要多,谷歌的传输量从1998年的每天1万条迅速增加到1999年的每天10万条。但布林和佩奇认为他们的基础部件无法与这一增长速度相适应。于是他们从经营经验较为丰富的公司寻求帮助。1999年初,他们遇见了乌尔斯·霍尔茨勒(Urs Holzle),他是从斯坦福大学毕业的计算机科学家,1995年获得博士学位,当时正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芭芭拉校区工作,霍尔茨勒每周有一天在斯坦福大学。当时他妻子正在进行她的毕业设计,于是布林和佩奇便请他给他们的系统检查一下。

和大部分运行繁忙网站的计算机公司一样,谷歌也是把机器放在租来的地方,那里是专门为了与公司自己的办公室不在一起的电脑服务器提供的数据中心。中心有可靠的电力和后援系统,防止出现断电事故,还有冷却系统可以处理――或至少被认为可以处理――由机器所产生的过热现象。空间按平方米为单位出租,所以租户都会尽可能地在指定的空间里摆放更多的计算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