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样,雌性的挑拨通常并不会导致尸骨遍野。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你知道自己打不赢,肯定就不会打——特别是当你退出角逐,还可能碰到其他的交配对象时,毕竟,天涯何处无芳草!这也正是在只繁殖一次的物种中,斗殴致死的情况也是非常罕见的原因。如果一只雄性在到达后发现有其他的雄性已经捷足先登,双方会发生争吵,顶多也就是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而不会往死里打。以两点叶螨(两点叶螨,英文名字为twospotted spider mite,拉丁文学名为Tetranychus urticae,俗名青蜘蛛。)为例,这种小生物属于农业害虫,他们以植物的细胞为食,用口器刺进每一个细胞,将其中的汁液吸干。尽管他们是螨类,却能够像他们的堂兄蜘蛛一样吐丝。在两点叶螨中,雄性喜欢追逐快成年的雌性,也就是那些即将经历最后一次蜕皮,然后就进入成年期的雌性。雄性会守在雌性的旁边,以便抢得先机。监视中的雄性会坐在雌性身上,用爪子将其罩住。如果有其他雄性过来,在警告之后仍不离去的话,战斗将会爆发。两只雄性挥舞着前爪,相互扭打,并且会吐丝缠住对方的手脚,以便绊倒对方。打斗可能以一方的死亡而告终,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通常,个头较小的雄性在战斗还没到如火如荼的地步时,就先撤了。
身材的大小是白刃战胜负的关键。从大蟒蛇到人,身材较大的战斗者总是占有更大的优势,所以身材较小的雄性通常会先打退堂鼓。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参加战斗的双方都认为自己会赢的时候,也就是双方体格差距不大的时候,战斗才会异常激烈。因此,许多动物都进化出一套怪异的仪式去评估对手的实力。还记得那些眼睛位于又长又硬的眼柄顶端的果蝇吗?雄果蝇通过比较双方视幅的大小来确定对方的实力。如果双方的差距不大,他们就会打起来;如果情况相反的话,视幅较小的雄果蝇会不战先逃。所以,你看,由于决斗的结果将关系到究竟谁能得到交配机会,所以雄性的进化趋向是体格越来越大。比如说,雄象与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不同,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他们的身体仍在生长。由于在青春期之后,绝大多数的哺乳动物骨头已经长合,所以不可能再长个;而雄象是直到中年,骨头才会长合,所以,雄象会比雌象的体积大两倍。
影响雄象间打斗的因素还不仅仅是身材大小。即使是最大、最老的雄象,每年也只在某个特定时候才会处于狂暴状态。对于年轻的雄象来说,发情期的狂暴状态每次只持续几天,但是最老的雄象的狂暴状态则可以持续4个月。当一头雄象处于发情狂暴期时,血液中的睾丸激素是正常情况下的50倍。所以,正是睾丸激素的增加对雄象的行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处于发情期的雄象表现出你所抱怨的各种征兆,但还不止这些。他们会不停地摇头扇耳,不断排出刺鼻的尿液——这正是导致你的生殖器变成绿色的原因。发情甚至影响了雄象之间的沟通。绝大多数的大象在互相交谈的时候用的是低频音波,也叫次声。人无法听见这种声音,但几公里之外的大象却可以听见。通常,雄象身体强壮但沉默寡言,他们也只能如此,因为与雌象相比,他们的词汇量少得可怜(实际上,雄象不仅比雌象的词汇量要小,而且雄象和雌象有着完全不同的词汇。所以,即使雄象和雌象之间想展开对同一话题的讨论都办不到。我能理解那种痛苦)。但在发情期,雄象会咕哝个不停,向听力所及范围之内的任何大象表明自己正在受到强烈的欲望以及愤怒的煎熬。处在狂暴期的雄象之间也远比没有处在狂暴期的雄象之间更容易互相挑衅。如果双方体格相当,那么战斗很快就会进入白热化。这对于参战的双方来说,的确是个坏消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在非洲炽热的阳光下可以持续几个小时,雄象有可能因此而丧命。战斗中,双方会将大树连根拔起,互相抛掷。如果经过激烈的战斗后,双方都没有倒下,失败的一方只有被迫逃到几英里之外的地方,战争才告结束。这可能正是处在狂暴期的强壮雄象会互相回避的原因;即便是没有发情的强壮雄象,只要看见发情的雄象,他们也会躲得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