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拓间谍案爆发,首钢国际贸易工程公司矿业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谭以新被牵出,因商业犯罪被逮捕。
在大型国企从事铁矿石贸易的业内人士看来,前者也许是新鲜事,但后者绝对不是。谭以新案暴露出了这个行业的“灰色地带”。
就像计划经济时代商品分平价和议价的双轨制容易滋生“官倒”腐败一样,中国在进口铁矿中也形成了一批“国企倒爷”。在这些“国企倒爷”中又有不少人来运作具体倒卖事宜,由此产生的灰色收入和利益交换等违规违法小动作自然也不在少数。
谭以新正是其中之一。
在铁矿石需求旺盛的时候,倒卖业务十分繁荣,几乎每家大型钢厂都倒卖铁矿石,利润至少在亿元以上。据国内一家资深钢铁研究机构估算,2008年中国长期协议进口的铁矿石中有超过10%被拿到市场上倒卖,各个进口企业倒卖长协矿的收入至少超过200亿元。
更重要的是,这不只是中国钢铁行业内部公开的秘密,三大矿山巨头对此也烂熟于心。必和必拓的高层讲述过一件往事:曾经有一家国内大型知名钢铁企业与必和必拓洽谈合资开发澳大利亚一个铁矿石项目,要求多出来的部分自己倒卖赚取差价,必和必拓拒绝了这个要求,后来力拓答应了这家钢厂的要求。
铁矿石进口资质简直就是赚钱的金钥匙。最典型的是中钢集团,中钢是国内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商之一,在澳大利亚恰那铁矿拥有1100万吨权益铁矿石。以2007年的交易为例,中钢按照长协价格每吨80美元购进铁矿石,转卖给国内钢厂却是按照市场定价卖到160美元/吨。这一买一卖之间的利润足足有100%!
正是利用这一绝佳资质,中钢集团这个不生产一吨钢的企业却成为了钢铁业的巨头。
从2003年到2007年,铁矿石市场逐年火暴,中钢集团在此期间也完成了华丽转身,销售收入从130亿元增加到1200亿元,增加了近9倍;净利润则从2亿元跃升到30亿元,增长了整整15倍!正因为赚取了铁矿石进口环节的丰厚利润,所以即使在钢铁企业最赚钱的时候,中钢集团却始终没有动过投建钢厂的念头。
不过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像中钢这样先知先觉。
事实上,在中国开始进入铁矿石谈判之前,国内没有一家钢厂意识到铁矿石的重要性,甚至有些企业为了上市,还会把矿山的资产剥离掉。
一切都由宝钢开了先河。2003年初次参与谈判,宝钢虽然只是列席,并跟了新日铁的首发价格,但宝钢却从长协矿获得了收益。当时宝钢的规模还不够大,签订的长协合同量除了满足自用外,还剩下许多,这些剩余部分后来都以现货矿的价格卖给了国内其他钢铁企业,宝钢因此大赚了一笔。
首钢则是华北地区倒卖铁矿石的大头,连续几年都将用不了的铁矿石加价卖到现货市场。2004年,首钢进口铁矿石万吨,其中自用只有万吨,其他全部按照现货价格卖给其他企业,仅此一项便为首钢增收超过亿元。
首钢对此事毫无异议,认为国企倒卖铁矿石理所当然合法合理。其中一位高层就明确表示,进口铁矿石资质并不是特殊的权利,各个钢厂都有单独的国际贸易公司,主要业务就是做进出口贸易赚钱,既做钢材也做铁矿石,有得赚自然会去倒卖。
刚开始是小赚,长协矿和现货矿的价差并不大。但近几年随着国内铁矿石的需求与日俱增,同时又有越来越多的贸易投机,现货矿与长协矿的价差也越拉越大。套利空间越大,倒卖投机的参与者也就越多。每年铁矿石谈判中“边谈边涨价、越涨价越高”的怪现象也就不难理解,其中的逻辑不言而喻,每每中方要求低价以争取成本空间,争取得越多,两者差值越大,套利空间越大,参与者也就越发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