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验,他山之石

在中国“拉郎配”造成行业混乱的时候,我们应该多学习日本,要学本质,而不是学形式。本质是如何追求企业做强,形式是如何使企业做大。日本人会告诉你,大不等于强。

那么,日本钢业作为世界上最有秩序、最稳定的产业,它是如何形成的呢?

维持这一秩序和稳定的关键是:

1. 制造业和流通业恰当的分工;

2. 制造、流通,再加上用户参与紧密的供求活动的把握、统计;

3. 根据这一供求计划自主地进行生产调整和销售协调,维持合适的供求平衡,即生产与需求相适应的数量。

这些关键要素,正是目前在中国国内尚需完善的部分。

毫无疑问,在日本国内的这种双赢关系也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日本钢铁企业是克服了种种问题才逐步完善的,比如在日本也曾有供求不平衡的问题。钢筋和圆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供大于求,圆钢生产厂经历了长期经营不善的漫长时期。在日本有一个公平贸易委员会,主要是严格控制生产厂之间的非竞争活动,当时,圆钢生产厂联手与公平委员会反复交涉,最后得到了“不景气联合”的认可,在一定时期内各生产厂挂起免战牌自主地停止不正当竞争。政府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援,先稳定公司的经营,在此期间各生产厂还加大了报废拆除剩余设备的措施。最终以消除剩余生产的问题,渡过了危机。

从制造方来看,日本的第二大和第三大钢厂日本钢管和川崎制铁合并成为JFE,以此日本的高炉钢厂实际上重组成了新日铁和JFE两大阵营。从流通方来看,在日本的主要商社中,伊藤忠商事和丸红的钢铁部合并,诞生了丸红伊藤忠之后三菱商事和日商岩井组建了美达王,综合商社的钢铁部实际上形成了包括三井物产、住友商事在内的四大商社体制。

企业的重组合并所获得的规模效应是毋庸置疑的,但更重要的是,通过重组合并可以把合并前各自的强势和弱势变为整个行业的强势,把以前重复的部分整合后以提高效率,使合并后的企业具有真正的竞争力。

由于众多的中小企业的存在,造成被淘汰的“小鱼”日益增多的风险,也可以把重组合并看做是一个促进稳定的手段之一。

在出口贸易方面,日本商社对贸易摩擦问题也非常敏感。为解决贸易摩擦问题,需要庞大的人力、精力去应对,同时因贸易摩擦引起对象国的一系列限制进口的措施,最终还是影响到了长期以来日本钢铁业维持良好贸易关系的最终用户,他们的需求受到了直接影响。

日本钢铁企业和商社回避贸易摩擦的关键是自主管理,不急于求成,不一味地追求过快地扩大规模,对客户的真正需求、品种、数量等进行有选择的评估,考虑该对象国的钢铁产业的具体情况,谋求稳定、持续的贸易关系是其制胜的关键。日本的过去和现在,生产量的20%~30%用于出口,这一比率一直保持稳定。

保持秩序和稳定还有另一个关键,即对供求的预测和统计。日本钢铁厂拥有钢铁行业的过去实绩和将来的预测数据。

钢铁厂根据将来预测的统计资料制订中长期生产计划,有时根据供求预测有目的地制订出低于生产能力的生产计划,同时随时跟踪日常变化,对生产计划进行修正。

为使生产量不大于需求量的生产方式就是实行订货生产。商社对钢厂下订单,钢厂接到订单后才会着手生产。其中有70%是实际收到用户的确认订单后才下单给钢厂的,这就基本保证了钢厂的生产量不会偏离实际的需求量。以前那种认为只要钢厂生产出来就会有人买的想法,在市场上已经行不通了。

基于严密的未来预测所制订的生产计划以及订货生产的这一基本模式,减少了对整个钢铁市场的压力,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合理的生产、合理的销售最终形成了钢厂、流通,直至包括最终用户在内的整个供应链的多赢关系。为了使这些预测统计数据更正确,同时瞬时地进行修改,反应迅速,钢厂和商社还联手开发了互通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

日本的主要钢厂和商社都已拥有了EDI系统处理日常的订单等业务,订货EDI系统的数据可以直接和生产、统计相联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