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日本的狼群战术(3)

除了铁矿石领域的合作,三井物产的日本企业与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在全球范围抢占铜矿资源,这是双方合作关系深入的表现,也是值得中国企业关注的一个现象。

2001年2月23日,蒙古国宣布,必和必拓在位于蒙古南戈壁省汗包格德县的敖尤陶勒盖地区发现3处巨大铜矿区。初步探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铜储量在亿吨以上,处于地表、储量在5000万吨的铜矿两处,是蒙古现存最大的额尔敦特铜矿的两倍。随后必和必拓将许可证转让给加拿大的艾芬豪矿业公司(Ivanhoe Mines)。

2004年年底,加拿大艾芬豪矿业公司又在敖尤陶勒盖地区发现预计储量超过60亿吨的煤矿,其中适合钢铁生产的优质煤炭占40%,距中蒙边境约80公里。紧接着,2005年4月,三井物产与加拿大艾芬豪矿业公司在乌兰巴托签订《谅解备忘录》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发敖尤陶勒盖铜金、煤炭工程,并提供铁路运输、电力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8月10日,在三井物产的敦促下,小泉纯一郎首相访问蒙古,稳固关系。早在同年3月,恩赫包勒德总理访问了日本。双方互访充分营造出日蒙友好氛围,蒙古国民对日本的亲近感也与日俱增。

2006年10月,澳大利亚力拓收购加拿大艾芬豪10%的股份,其有权将持股比例提高到40%,并宣称敖尤陶勒盖铜金、煤炭工程为世界最大规模,该工程预计可使蒙古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上升和。

除了日本的商社与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保持紧密联系外,日本的钢铁制造企业也与这些铁矿石企业关系紧密。

2004年6月,新日铁与力拓公司合作,使用新日铁旗下日铁海运株式会社的船舶,开展组合运输。根据该协议,日铁海运的空船开往澳大利亚,装载力拓公司在澳大利亚西部矿山开采的铁矿石运往欧洲,然后这些船只空驶前往巴西,装载铁矿石运往新日铁在日本的钢厂。这一协议可大幅度降低船舶的空船率,确保长期、稳定、高效的铁矿石运输。

2004年9月,住友金属株式会社公布了与德国蒂森克虏伯集团签署的组合运输协议。根据该协议,住友金属下辖的第一中央汽船株式会社的船舶首先空船驶往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将蒂森克虏伯集团所需的煤炭运往该集团在欧洲的两家下属企业TKS和HKM公司,然后再空船驶往巴西,返航时将住友金属需要的铁矿石运回日本。

2006年12月,新日铁与淡水河谷考虑合作开发煤炭和铁矿石项目,并希望加强与合资企业Asco和MBR的合作。Nibrasco在巴西生产球团矿,新日铁和淡水河谷分别持有其25%和51%的股权,而MBR是新日铁的铁矿石供应商。

2007年12月18日,力拓公司动用亿美元的费用参与投资澳大利亚红隼(Kestrel)煤矿项目,以通过公司内部增长来应对来自对手必和必拓方面意想不到的竞争。

日本的商社、钢铁公司与三大铁矿石企业结盟的同时,在日本国内,钢铁业者之间也相互结盟,到海外开拓铁矿石资源。

2008年8月24日,以新日本制铁、JFE钢铁、住友金属工业、神户制钢所4家大型钢铁企业为主的日本公司联合出资约1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10日元),参与竞购巴西大型钢铁企业CSN招标出售的铁矿石子公司,非洲国家的矿山也将作为其候补竞购对象。

日本钢铁企业计划联合竞购的其他选择还包括非洲几内亚、利比里亚等国的矿山,其意在将非洲培育成继澳大利亚、巴西之后的第三大铁矿石进口基地。

新日铁和三井物产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三井物产拥有新日铁商事(新日铁的商社)的股权,而且拥有新日铁5%以上的股权。与此同时,新日铁又是三井物产的独立董事。在钢铁贸易方面,三井物产是新日铁最大的钢材代理贸易商,平均每年代理比例达到新日铁产量的35%以上。

1999年,三井不动产作为三井财团的支柱企业之一取得了日本能源公司总部大楼“新日铁大厦”的经营权;2007年,新日铁住金与住友商事、新日铁商事组建新的合资公司;2008年年初,新日铁与住友商事分别出资约6300万美元,向三井住友银行收购三井矿山2000万股优先股,使各自的持股均提升至。

除澳大利亚和巴西之外,日本很早就关注到了印度的铁矿石资源。1996年开始,三井物产出资,获得了印度最大的私营铁矿石供应商Sesa Goa公司51%的股权。2007年,印度韦丹塔公司(Vedanta Resources)收购三井物产所持印度铁矿石公司Sesa Goa 51%的股份。收购Sesa Goa 51%的股份后,韦丹塔迅速壮大。三井物产通过韦丹塔,顺利在印度复制日本早已在其他国家建立的模式。

2007年6月,韦丹塔与澳大利亚最大的铜生产公司WMC洽谈收购其铜资产。韦丹塔其时年铜产量为万吨,旗下杜蒂戈林炼铜厂投产后产量将增加至40万吨。WMC的年铜产量为2万吨。

同年12月,韦丹塔购入赞比亚铜业投资公司所持孔科拉铜矿的股份,以将其所持股份由51%提高至。2008年5月,韦丹塔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铜业公司Asarco。6月,又提出计划未来4年在印度投资200亿美元,拓展金属和电力业务,俨然一头咄咄逼人的怪兽。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