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混沌初萌(1990—1991)(3)

讲到这儿,不能不提到两个至关重要的人物,一个是后来担任过中国证监会副主席的高西庆,一个是至今在证券市场还颇有影响的人物王波明。这两个人,那可是人们公认的中国证券市场的最初设计者。

在1988年回国前,王波明和高西庆在美国的美联储大楼下有个约定,要在中国倡导建立证券交易市场,回北京后干5年,如果梦想不能成真,他们发誓,一个去北京东城修理自行车,一个到北京西城卖“狗不理”包子。

回国以前,王波明就自发组织过“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研究会”进行相关活动。他回国时,关于中国发展证券市场的各种议论已经越来越多。

1988年9月8日,由国家体改委和人民银行联合主办的“金融体制改革和北京证券交易所筹备研讨会”在北京万寿宾馆召开,?要探讨如何建立中国的资本市场。刚刚回国不久的高西庆和王波明,应邀参加了这个会议。

会后,王波明与高西庆牵头并共同执笔,前后花了一个月时间,写出一份报告:《关于促进中国证券市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政策建议》。这份《建议》又称《中国证券市场的白皮书》,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筹建证券交易所的设想以及可行性报告,关于证券管理法的基本设想,关于建立国家证券管理委员会的建议。实际上,这本白皮书整体设计了中国证券业的发展框架。

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姚依林批示,采纳这个建议,先由基层自发研究,然后由自发研究变为?家有组织地研究和筹划。

1989年3月15日,“证券交易所研究设计联合办公室”成立,简称“联办”,后来改名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

1989年,上海正在筹划浦东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此时的中央决策层有意将上海建成金融中心。“联办”向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阐述了建立证券市场的设想。1989年底,“联办”开始投入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筹办中。至此,上海证券交易所即将破茧而出。

后来出任深交所第一任副总经理的禹国刚,也是一位不能不提到的人物。禹国刚是从日本进修回来的,他把日本的一些经验引进到中国的证券交易体系中来。作为证券市场早期主要的推动人之一,他积极推动、策划并参与了中国证券市场初期的设计与创建。

当时作为监管部门的人民银行,也派出很多干部到国外去学习考察。1989年10月,中国派出了赴伦敦交易所学习的人员。在伦敦交易所学习的一年时间里,派出人员对伦敦交易所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考察。

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起步阶段,正是这些年轻的金融家和一些专家,利用在海外获得的专业知识,引导中国证券工作者主动去了解、研究西方的证券交易制度,模拟制定证券交易的运行规则,并积极地推动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

?姓“资”姓“社”陷入迷茫,伟人拍板走出混沌

中国证券市场的孕育是如此艰难,它的诞生更是备受争议。

在改革开放之初,虽然人们对于股票的认识尚处于蒙昧混沌的阶段,但有一点大家都知道:股市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已打开多年,尽管这个时候,人们的观念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即便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乃至上海、深圳的证券交易所成立以后,股票市场是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议还一直在延续。那么股市是继续走下去,还是观察观察再说?

这难免会让很多人感?有些吃不准和顾虑重重,一时七嘴八舌,众说纷纭。更令人不解的是,当时的外国人并不怎么看好中国的证券市场。

有一位叫做托宾的美国人(耶鲁大学教授,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就是他的名言),在1985年有一句断言:中国搞股份制不是不可以,但要到20年以后。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