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盘是最好的广告(5)

(2009年上半年,新股发行处于暂停状态),自然供不应求,股指不涨才怪。

同样的原理也适用于2006—2007年的大牛市与2008年的大熊市。我们先看一下图2.1,它反映的是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与上证指数之间的有趣关系。自2006年8月19日起,至2007年12月21日,央行先后7次加息,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率由2.25%上涨到4.14%,而同期的上证指数也从1601.15点上涨到5101.78点。

数据来源:央行官方网站

图2.12006—2008年股指与利率的对比

从中不难看出,当利率处在较低的水平时,股指上升的速度很快,而当利率在一个较高水平时,股指就开始出现滞胀或者下跌。这说明,在利率较低时,大量资金涌入股市,必然会拉高股指,从这个意义上说,2006年—2007年的这轮牛市,本质上也是资金推动的。

而随着2007年12月21日的4.14%的高利率出现,市场资金开始撤离。股指开始大幅下挫,尽管期间央行4次降息,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由4.41%降到2008年底的2.25%,但2008年的股市资金已和2007年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以上海股市为例,2008年全年,沪市成交金额18.38万亿,而这一成交水平仅是2007年30.97万亿的59.34%,同比减少超过4成。这说明,即使利率在不断降低,但也很难给投资者以信心,因此投资者购买股票意愿下降。而前面我们说过,当投资者购买股票的意愿下降时,即使市场中货币充足,股市也不会涨。

更何况2008年初,中国制定了“双防”的宏观经济策略,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在这种政策背景下,流动性日趋紧张。同时2008年前9个月的IPO发行工作还在一直进行,这就出现了大量的股票供给,而资金短缺的情况。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一幕——伴随着银行利率的下调,股指非但未涨反而是震荡向下,从2007年12月21日的5101.78点一路下跌至2008年12月23日的1897.22点,跌幅高达62.81%。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