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间新闻》在湖南卫视其实已经有很多年了,原本是一档常规的新闻节目。1998年,具有“鬼才”和“怪才”之称的制片人潘礼平接手了这个节目,于是一种改变创新的新闻播报方式开始大行其道。《晚间新闻》成了电视的良心,关心弱势群体,关心那些目前还不富裕、不能打车的人……。
《晚间新闻》的特色和张丹丹的个人风格不谋而合。喜欢看《晚间新闻》的观众,也都喜欢张丹丹的风格,一种完全崭新、别样风格的新闻播报方式,在传达资讯、正面引导的同时带给人们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主播台上的张丹丹理性而感人,总能用最质朴的语言表达最充沛的感情,感染了千千万万的观众。但张丹丹刚开始播报晚间新闻的时候,也有过失去理性而导致失误的经历,
那是1998年的冬天,张丹丹穿着一件蓝色的西装正在报道记者偷拍的一条新闻,是关于长途客车“宰”客的。看到镜头中的一对年轻人因为拒绝吃路上饭店的高价菜而挨打,她激动地做着手势要那些人摸摸自己的良心……这一次,因为太过激动她失去了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理性,因此受到了批评。
做了多年新闻主播,现在的张丹丹已经对自己的状态驾轻就熟――“我们应该是双重身份的,首先当然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但同时还是理性的新闻主播,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理智地将新闻告诉观众,理智地表达自己的喜悦或者愤怒。”
在媒体众多、新闻内容基本雷同、只是各家加工方式不同的时代,张丹丹原创了一种平民化的播报风格体现了一种真正的回归心灵的状态。
有着别样主持风格的张丹丹,在个人喜好方面也别具个人特色,她比较偏好那种柔柔的、暖暖的、平实的真情。
有一次吃饭时,一个喜欢张丹丹的女孩在她身边转了很久。后来,领班上菜的时候告诉张丹丹说那个女孩非常喜欢她的节目,希望能给签个名。张丹丹听了很高兴,就给签了。后来要走的时候,那个小女孩端了一盘剥好的水果送给张丹丹,却始终不敢抬头看她。那个女孩许久的徘徊、欲说还休的眼神一直让张丹丹很难忘,她坦言,自己非常喜欢那种淡淡的温暖的感觉。
对于喜欢的男孩子,她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她曾打了一个这样的比方:“比如大家一起出去玩,蚊子很多,还总断电。大家都忙着收拾自己的东西,一个男孩子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买蚊香,然后把蚊香挨个分给同事,也分给我。”这种温情而细心,总能在生活中让人感动的男孩子,最为张丹丹欣赏。
这就是张丹丹,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真实得不能再真实的女主播。在个人风格上,她选择了一种属于自己也属于观众的颇为大气的表达方式,而在个人的喜好上,她则有着小女人的细密,坚持和坚守着自己的所爱。
她如同一只翩舞的蝴蝶,飞翔于所有普通人的心中,所到之处皆留下自己美丽的身影以及默默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