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丹选择主持人作为自己的职业,是个性使然,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选择。
张丹丹从小就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爱说话,特别有表达自己的愿望。在小学和中学时期,只要是跟说话有关的活动她都参加。高中的时候,她听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有一个专门训练说话的系,就想这个专业比较适合自己。恰好当时的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只把数学成绩作为参考,数学成绩一向不理想的张丹丹立刻决定报考。
1998年,张丹丹毕业后加入新改版的湖南卫视。
此后,张丹丹进入主持人行列的过程似乎是水到渠成但也不无坎坷。主要的原因是胖,试镜时形象不理想。因为不漂亮,所以张丹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当时,甚至还有朋友劝她转行,说她不适合这个行业。
那是毕业后张丹丹比较暗淡的一个时期,她甚至曾一度思索自己的前途究竟在何方。
转折的机会在期待许久后,终于露出了它的端倪。有一次湖南发大水,张丹丹作为记者被派到了一线。生活中的张丹丹是感性的,既富有男子般的正义感,又融和了女子天性的善良。那时候的她,被水灾现场的情景感动了,时刻激情满怀。出于自己最真实的感觉想记录这一切,告诉大家这一切,所以在工作中她很勇敢也很投入。
回来之后,好运便降临到了努力的张丹丹头上,她发现命运突然改变了。她在一线的表现不仅受到了观众的喜爱,也受到了湖南卫视领导的关注,他们都感觉这个女孩比较有正义感、没有架子。就这样,机缘和努力让张丹丹顺利地坐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主播席上。
对此,张丹丹常常抱着感恩的心面对这一切。她始终认为,机遇正是源于自己踏实做人、认真做事的性情,只有努力做好目前该做的每一件事,本色演出,才能达成自己最终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张丹丹所主持的《晚间新闻》,是一档关注大众生活的通俗类新闻节目,节目追求一种平民化的风格。对于如何做好节目,张丹丹的想法于众不同,她说:“重要的不是形式,是人格,人如果不好,不善良,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连片子也是做不好的。”
张丹丹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平常不爱穿裙子,豪爽的性格有几分男儿气概,因为《晚间新闻》一直关注弱势群体,所以淳朴和善良是她身上最易体现的东西。
有一次,节目里讲到一个新疆小孩的故事。这个新疆小孩被坏人拐出来,坏人要他当扒手,但这孩子很有志气,不想当扒手,就逃了出来。逃出来的他不认识路,只好顺着国道走,后来走到衡阳,路边一个小饭店的老板收养了他。但新疆小孩不会讲汉语,老板又不会讲维语,于是老板就给《晚间新闻》打了电话。
新闻中有一段是小孩用维语给他姐姐打电话。张丹丹虽听不懂维语,但却能感受到声音里所传达的急切感情。易感动的她眼泪像控制不住的珠子一般滚落了下来,哭得跟熊猫似的,结果等到片子切到她的时候,弄了她个措手不及。后来张丹丹不得不跟工作人员提前打招呼,说以后这样的新闻得事先给我打预防针,中国的老百姓太善良了,任何人都容易被感动。
因为《晚间新闻》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接触最多的也是那些最平常、最真实的人生,所以这档节目的工作人员经常要下基层,很苦。但丹丹对于吃苦的感觉却是与众不同的,她是个对镜头十分着迷的人,不管多苦多累,只要她一到演播室,看到摄像机和其他器材,就感觉特别亲切踏实,像进了自己的卧室一样,显得特别兴奋。所以,在节目中张丹丹的脸上,我们看不出她背后的辛苦,荧屏上的她总是那样的神采奕奕、笑容满面、快言快语。因为热爱,她把心里的喜欢统统流露到了脸上,散发着一种自然淳朴的感染力。
工作中的张丹丹充满热情,用自己最真实的善良和淳朴在感知和感动着大众;生活中的她也是个特别真实、纯真的人。和大家心目中的张丹丹一样,生活中的她也有马大哈的时候。有一次去株洲,还没到站张丹丹就提前下车了。给男朋友买衣服买鞋,张丹丹也从来不记号,男朋友劝她不要买了,占用了指标不说,还没法穿,可是她却说:“你不要阻止我,我买的过程很快乐就好。”她享受的是付出的快乐。
张丹丹的老家在湘潭的城乡结合部,那里的人们善良淳朴、知足常乐,她要是心里慌了、浮躁了,就会回家去,感受感受家乡的纯朴气息,就会平静下来。
这就是张丹丹,一个善良、淳朴,以自然本色演出的主持人。美貌和气质相比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她用语言、感染力、热情、智慧赢得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