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屏上的李静从容、睿智、美丽、能收能放、能文能武。在观众眼中,她似乎是天生为电视而生的。但其实,李静大学读的并不是主持人专业,而且跟电视一点边都不沾的――手风琴专业。
小时候她学手风琴时家里并不同意,可李静却有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倔脾气,坚持拉了十几年的手风琴,后来也便顺理成章地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手风琴专业。
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毕业后,按分配,李静应该教书,但自小就有想法的李静却因偶然的一个机缘,通过应聘进入了张家口电视台,成为了一名主持人。
1993年,李静走出张家口到北京来闯天下。当时她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毕业后,她去了北京电视台。
李静属于那种到电视台应聘,一次就能成功录取的幸运儿。父母所从事的工作都和电视无关,她却和电视缘分不浅。谜底在她的形象和气质上。她的五官长得比较标准,搭配组合在一起很有灵气很精致。电视台选主持人的先决条件就是不一定很漂亮,但一定要精致,出镜后没有什么缺陷。
在北京电视台呆了不到两年,当时在中央4套主持《欢聚一堂》的台湾艺人阿元发现了她,把她带进了中央电视台。阿元和她一起创办了《欢聚一堂》节目,当时她既做主持人也做副导演,这样一个种起点无疑是很高的,她自己也感到行走的步子迈得特别快,每年每天都有变化。
后来,因工作需要李静又进入了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当时文艺部里有倪萍、王刚,还有周涛,资历并不深的她只把一些精彩的节目编辑串联在一起。虽然这份工作她做得很出色,但这毕竟只是一个传话筒的功能,没有任何创造性,根本不可能有机会显示她的个性、追求。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两年,李静不由地发出慨叹:“原来你到了一个人才济济的地方,情况大不一样。所有的人都跟你不相上下,而且每个人的修养、素质都很优秀,我的优势和特长被淹没了,完全显示不出来。”
李静是个需要不断变化、不断前进的人。忽然有一天,李静觉得自己在中央台停滞不前了。“如果说我以前是只窜得很猛很快的兔子,到中央电视台后,我竟变成了乌龟,发展的速度相当缓慢,后来竟然找不到自己的感觉了。”她说
那是一段迷茫,郁闷、压抑、走投无路的日子。她陷入了巨大的内心痛苦中而无力自拔。一周只上一天班,剩下很多时间没有东西可填充,也不知道怎么去填充。
离开央视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
不少人会留恋那种不干事也能拿薪水的轻松美差,可她无法享受。她属于精力充沛、不甘寂寞的人,她总是在对自己说:“李静,未来的几十年,你就这样慢慢悠悠、平淡无奇地度过吗?的确,你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女人,走到哪里,周围人似乎对你也挺尊敬的,但也想不起来你是做什么的,你是谁?这是你需要的生活吗?”
她开始反思自己,结论是自己是一个比较我行我素的人,做事有自己的判断力,包括在很多重大事情的选择上都是自己拍板定夺,那么这次就让自己再给自己做一次主吧:必须从央视出来,趁着好年华赶紧做点什么自己喜欢做的事。至于身外之物,暂且先不去管它!
1999年,“不安分”的性格让李静蠢蠢欲动。她越来越觉得自己主持过的这些栏目不过瘾,没有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与其等待一个机会,不如自己去创造一个机会,李静决定从央视辞职,去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节目。
于是,从央视辞职出来破釜沉舟地要杀出一条血路的李静找到了戴军。当时的戴军业正在寻找突破口,两人不谋而合地走到了一起,并决定做出一档风格独特的电视节目。他们找了一群铁了心要干电视的年轻人,租了间平房,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辞职前,李静做了很长时间的明星采访,和明星们都很熟,积累了不少节目资源。而且在以往做节目的过程中,她发现以往的明星采访并没有把明星们生活中的一面表现出来,没有把他们生动的普通人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而这些应该是很吸引观众的地方。于是她决定在自己的节目中挖掘这个明星宝藏,当时她给栏目取的名字是《小鸡捉老鹰》,运作一年后改版为《超级访问》。天道酬勤,《超级访问》取得了预期中的成功,受到了观众的广泛欢迎。
李静喜欢挑战,每当把一件事做出些眉目了,就一定得变一变,没有新的挑战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超级访问》火了,有一天她又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做一个关于男人女人的节目呢?电视上的情感类节目不是偏重弱势群体就是“速配”,她偏要做一个关于正常人的,“做就做跟别人不一样的,才有存在的价值。”于是又有了《情感方程式》。
从《小鸡捉老鹰》的小打小闹到《超级访问》《情感方程式》的巨大成功,短短的几年,李静完成了从一个专业主持人到独立电视制片人的蜕变。但永远求新、求变的李静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这个智慧的女子,凭着自己的坚韧执著与不懈追求,勇敢地成为了多个领域中的第一个。
2005年,李静亲手创办的网络视频互动节目《静距离》荣获“2005年度最佳网络互动节目”奖。2006年,李静又有大动作,她制作的《美丽俏佳人》《娱乐麻辣烫》两档节目在旅游卫视开播。同时她跨媒体制作人、主持人、母亲的多角色身份又令她携手《男人装》推出国内第一本个人杂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