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导致“其实你不懂我的心”(3)

翠翠13岁的时候,端午节的那天,与傩送偶遇后,傩送的身影就深深地印在她内心深处。时光过得飞快,两年后,老船夫决心将翠翠托付给一个可靠的人,他想起天保曾向他表白过对翠翠的爱慕之心,但是,天保是不是可靠的人呢?翠翠又会怎么想呢?老人家很烦心,想不清楚。又一个端午节,傩送请老船夫和翠翠去他家吊角楼看赛龙舟,翠翠听说王团总替女儿向傩送求亲,心里不是滋味,但是,她把这一切隐藏在心里。一天,顺顺请杨马兵到翠翠家替天保做媒,翠翠总是回避,不置可否。傩送知道天保求亲的事情,天保也知道傩送喜欢翠翠,两人便按照当地的古老习俗,于月圆之夜一同来到翠翠住地去唱歌,谁的歌声得到了翠翠的应和,谁就赢得了爱情。然而,翠翠对此并不知情!一天夜里,翠翠睡着了,但是就在梦中,她被“又软又缠绵”的歌声感动了,她也以为这是梦境,而老船夫却不说破。而天保得知翠翠喜欢的是傩送后,次日就随油船离家出走了,结果中途出事,不幸去世。由于天保的去世同翠翠有关,老船夫在顺顺、傩送那里遭到冷遇。顺顺再也不同意让翠翠做傩送的媳妇了。老船夫打算去找傩送,却得知傩送架船去打捞天保的尸体去了。老船夫喝了一顿闷酒,又到溪流中洗澡,觉得很疲倦,就回家睡觉了,却再也没有醒来。翠翠在大家的帮助下处理完老船夫的后事,等待心爱的人。但是,那个人能回来吗?

故事千回百转,解释起来却不难。在经济学上,这是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结果。在这里,“信息”可以理解为双方相互间了解的程度,了解程度越高,我们就认为信息越充分;“不对称”,指的是双方了解程度不同,比如男方对女方了解少一些,或者女方对男方了解得少一些。如果翠翠明确表态喜欢谁,或者老船夫和天保、傩送知道翠翠的真实想法,也就不会费这么多周折了--耗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导致大家的关系一度僵硬,甚至弄出两条人命。可惜!

看起来《边城》是个案,但是盘点起来几乎所有的爱情悲剧都与信息不对称有关。被誉为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是这样:祝英台女扮男装到杭州读书,途中遇到同是外出求学的梁山伯,二人结为异姓兄弟。同窗三年,祝英台暗恋上梁山伯,而梁山伯不知道祝英台的真实身份。学业结束,分别前,祝英台谎称有一妹妹,打算许配给梁山伯,并以二八、三七、四六日暗示梁山伯十日后上门提亲,但梁山伯误以为30天。30天后,当梁山伯如约前来提亲时,祝员外已将祝英台许配给当地马员外的公子了,并已定下迎亲的日期。梁祝相见,悲欣交集,但无法改变现实。离开祝家后,梁山伯一病不起,不久辞世。祝英台得知,悲痛不已。在马家迎娶祝英台的途中,祝英台坚持要到梁山伯坟前告别,并获得许可。祝英台痛哭祭奠梁山伯的时候,风雨大作,坟裂开了,祝英台纵身跃入坟内,殉情身亡。二人化作彩蝶,翩然飞去。

这个悲剧为何会发生?如果不是梁山伯误解了祝英台的暗示,而未能如期赴约,至少从故事的背景来看,祝家未必会拒绝梁山伯的提亲,未必会仅仅为了马家的富贵而违背女儿的心意。他们曾允许好强的女儿孤身远行,到杭州求学,如果以当时的社会习俗来看,祝员外实际上是相当开明、非常迁就女儿的。

无论《边城》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悲剧的成因都跟信息不对称直接相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信息不对称就必然不好。如果信息对称,或许不会出现悲剧,可是,爱情就会缺少浪漫色彩,成了平淡无味的白开水。

在爱情上,我宁愿信息不对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