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来,我们要谨慎研究,不要盲目跟进低碳经济。
至于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低碳风”,现在多数学者也主要从其本来的意思入手讨论问题。比如,婚恋专家项建新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国单身者高达1.8亿,其中约75%的人有结婚意向,按照每个意向者受“低碳爱情”理念,在婚恋过程中减少1吨碳排放计算,总共可减少1.35亿吨碳排放。而“感情失败者”一年就会多制造24.6万吨碳排放,需要221万棵30年生长期的冷杉树吸收一年才能消耗完毕。
我认为,既然全球变暖不一定真有其事,那么,是否开展“低碳”行动,还需要讨论。当然,如果从广义的角度看“低碳”,还是有一些积极意义的。也就是说,我不一定赞同“低碳”,但我主张“低碳观”。
“低碳观”不是低的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而是两种思维方式:(1)低的负外部性,高的正外部性。什么叫做外部性?您抽烟,我不抽烟,那么,您抽烟的时候,排放出来的污染物毒害了我,这就是您吸烟产生的外部性。当然,这是负面的外部性,也就是有害的外部性。低碳,本意就是尽可能少的排放二氧化碳,那么,低碳观是说,我们的任何行为都要尽可能减少对别人的负面影响。所谓正外部性,例如,蜜蜂授粉本身是为了蜜蜂自己的生存,但带来了果园的丰收,这就是对他人有益的外部性。那么,尽可能少的排放污染,尽可能多的创造负离子,无疑是在创造正的外部性。
(2)低成本。低碳观其实是说要以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什么是成本?经济学上的成本,与我们日常的理解不一样。重要的概念有二:一是机会成本,也称择一成本。假设我们面临两种选择:碳排放,减少碳排放。那么,碳排放就是减少碳排放的成本。只有两种选择的时候,你选择其一,放弃的那个就是你选择的成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选择了鱼,熊掌就是成本;相反,选择了熊掌,鱼就是成本。二是沉没成本,即放弃过去的代价。外国人说,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说的就是我们不要考虑已经投入的成本。同理,已经排放的碳,我们无法控制,只能做些事后的修补工作,多一些绿化,减少排放,避免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环境受到影响,也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