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1)

2010年,网络上流行一条“女性新标准”:“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大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

很快,“男士新标准”应运而生:“睡得了地板,住得了走廊,跪得起主板,补得了衣裳,吃得下剩饭,付得起药方,带得了孩子,养得起姑娘,耐得住寂寞,交得起公粮,养得起老婆,记得住爹娘,还会讨好丈母娘。”

有人称此为“男女网友之间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也有人认为这是“2010年择偶新标准”。当然,更多人对此只是“会心一笑”。

是的,现代社会的男女,无不追求浪漫的爱情,稳定的婚姻。比照现实惨烈的竞争和人情的冷漠,人们认为,与某个人一起生活,是找到亲密、温暖与感情的理想所在。与此同时,婚姻似乎越来越脆弱。舞台和银幕上、小说及言不由衷的自传里……人们注意力所到之处,“剩女”遍地,“二奶”张扬,离婚率高涨……

关于爱情、婚姻中的种种问题,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看法。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学家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哲学家说,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社会学家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生物学家说,婚姻是繁衍的需要……那么,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爱情与婚姻又是怎样的呢?

当今,人们多认为经济学是经世济民的学问,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使人民幸福和快乐。而爱情与婚姻,是人们获取幸福的最主要方面(据英国路透社2010年5月11日报道,一项面向16个国家的调查表明,家庭与伴侣是最主要的幸福源泉,占比近80%,其次为朋友,比例为15%)。

用经济学分析爱情与婚姻,或许首创于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Becker)。他写了名为《家庭论》(A Treatise on The Family)一书,将微观经济分析的领域扩大到包括非市场的人类行为和相互作用的广阔领域,当然,其中的“重头戏”就包括爱情与婚姻。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