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公司而言,21世纪都是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纪,我们靠什么竞争?除了产品、价格、营销、服务这四大常规武器之外,另一种秘密武器正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个人发现并运用着,那就是――礼仪,发自内心的礼仪,恰到好处的礼仪。这种武器如果运用得当,你或你的公司至少能获得客户的认可;这种武器如果运用自如,你或你的公司有可能成为客户心中不二的选择。对外如是,对内也是这样,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工作环境中,良好的礼仪也是保证你跑在队伍最前面的助推剂。在此,我愿与大家一起重温卡耐基说过的话:“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专业知识,85%是靠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重温这句话的意义何在?在我看来,原因在于:所谓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其实就是礼仪的外化。
那么礼仪的实质或者关键是什么?良好的礼仪是否就意味着要知道西餐中如何使用刀叉,或者在用中餐时如何安排主宾位置?实际上,良好的礼仪并不是繁文缛节,它不会规定你什么该做或什么不该做。下面我所提出的四个建议,希望可以帮你真正把握礼仪的实质所在。
首先,也就是礼仪中的金科玉律:待人如己。
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这点恰恰是常常为人所忽略的。西方也有一句类似的话:“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这被称为是人际关系的一条黄金法则,也是礼仪的基本宗旨。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收到既没有实用价值,也无涉个人兴趣爱好的礼物的经历。为避免浪费起见,我们要么婉言拒绝,要么转赠他人――以遵循礼尚往来的规范,并希望可入他人的法眼。每年圣诞节,美国的公司都有开Party庆祝的习惯,最普遍的庆祝方法就是同事之间相互交换礼物,可是因为有礼物限额的控制,而且买到的礼物也并非尽如人意,因此,总有上一年圣诞节被冷落的礼物辗转到今年的情况,礼物的拥有者弃之如同敝屣,希望赶快将这块烫人的山芋脱手,周而复始,已失去了交换礼物表达祝福的意义。也许,在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条金科玉律的同时,我们送给对方的礼物至少应该满足实用、不引起误解,或被称为“安全”的礼物(如一盒茶叶,或包装精美的月饼)这样一条最低要求。
然而,要将送礼当做一项艺术,就不能满足于只送“安全”的礼物的最低标准,适合的礼物――精心考虑对方的需求,以及兴趣爱好才是送礼的更高境界。你的关心和体贴经由受礼者的惊呼和喜悦而印刻在对方的心中。所谓待人如己,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升级版和送礼指南。关于送礼,我在第13章还会详谈,此不赘述。
其次,在礼仪中要具备两个非常必要的素质:宽厚与敬重。
英文中“宽厚”(gracious)源于词根“恩典”,意思是给予对方原本不配得到的恩赐。比如,因要拜访一位很难约到的客人,我总是和这位客人的秘书预约时间,后来我以为自己都是这位秘书的熟客了,但实际上他总是记不住我的名字。我理解为可能他的记忆力不太好,因此并没有生气,反而和他聊天,最后我们成了很好的朋友。后来他推荐我去参加一个他老板会出席的展览会,最终,我接到了这个生意。所以,当对方冒犯你时,你以宽容来回应他,那么他可能会成为你很好的帮助者。敬重(deference)就是以人为先,不管“他人”是你的长辈、上司,还是晚辈、下属,站在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将他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并将敬意付诸于行动。无论是扶住电梯的门让你的老板先进电梯,还是为一个怀里抱满文件的下属开门,都是首先考虑他人的需求、敬重他人的态度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