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很清楚地说明了,袭人别嫁、黛玉夭亡,宝玉出家,这一切的悲剧都是贾宝玉的咎由自取。红楼梦正是因此而成忏悔之书。回想最初宝玉梦游时警幻之言不听,后来情友秦钟临别遗言也不听;现在身边一花一玉之言,也置若罔闻。这样的宝玉,有点侠气,有些承担,敬爱女性,但却处处跟女子们择偶托付终身的标准相差太远。他只意识到自己和这些尤物身上永恒的灵性,却永远意识不到自己身上背负的世俗责任。他是被寄托了太多期待的人,家族、家庭、亲情、爱情,但是他没有让自己成为一个能负起责任的人。他可以与闺阁争光,却只能做良友,不可以做良人。
读者在此,不能不想起很多回以前,薛宝钗不再进宫的旧事。袭人不愿赎身,要做长留之计,并有了切实的效果,至少在当时,已经能够看得见她的未来,还是很光明的。那么薛宝钗呢?金玉良缘是不是也已经在暗处开始了呢?在薛宝钗稳重平和的外表下,是不是也有一颗纯良无辜浑厚无波的心呢?花袭人母兄身处社会下层,都会打算为自己卖出去的女儿赎身,早年丧夫、儿子不成器、饱经世事的薛姨妈,不会为自己的精神依靠薛宝钗做未来的谋划吗?纵然薛姨妈不敢想、不曾想金玉良缘,王夫人难道没有想法吗?更何况元春不喜“绿玉”,宝钗都知道,而宝玉、黛玉竟懵然无知呢?况且,像薛宝钗这样的一个女子,是一个受他人摆布的人吗?连贤名在外的花袭人都能够决心主宰自己的命运,更何况被礼教调教得如女圣人一般的薛宝钗呢?
还有一处暗中觊觎的阴暗势力,那就是赵姨娘和贾环。在贾宝玉因元春省亲而受宠更上层楼的当儿,我们不要忘了赵姨娘和贾环的眼神以及心意。虽然花袭人在此已经奠定了姨娘的基石,而金玉良缘也应该是在进行之中了,但还有别人的未来没有得到实现。薛宝钗再浑厚,她也决不可能游离在主题之外;赵姨娘贾环再被践踏,她们要向上爬、夺嫡谋势的志向也不会放松。不过作者写得非常隐晦,非常巧妙罢了。只可惜,算来算去一场空,人命不能胜过天,每个人都无法逃脱命运的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