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七:话题(2)

这一点与伊索寓言中出现的狐狸逻辑相同,即“吃不到葡萄而说葡萄酸”,由于这种失败的不愉快体验或自卑感作祟,急欲给自己找个正当的理由下台,心理学将这种情形称为“合理化”。抱怨待遇不好的上班族,正是以薪水低的说法使自己对工作不认真的事实反而合理化了。

上班族的不平与不满,也有很多是对上司的不满,而这个话题也有合理化的倾向,例如,“A部经理如果没有和总经理的女儿结婚,他一定早就被派到分公司去了,因为他毫无办事能力,废物一个”。这种瞧不起上司的上班族,内心多半有着想要出人头地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在心中如怒火般燃烧,但自己的能力又不够时,就会设法找出自欺欺人的逻辑。也就是说,为了让自己接纳无法升官的事实,只得抬出上司无能的说法(并非客观的判断)。

4.隐晦地表达不满

如果无法把不满合理化,或者无法以其他的话题来取代,而且知道如果将这种不平与不满告诉实际对象,一定会遇到很大的抗拒时,人们会将不满压抑下来。但这种不满一旦累积多了,自然会采取特殊的形态表现出来,比如迁怒于他人,或是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去攻击对方。于是,我们经常可以在酒席上,看到几个人以在座的上司为话题,假装喝醉了而以开玩笑的话破口痛骂。不论他是否真的喝醉了,像这样的情形,都可当做是心中累积的对上司的不满脱口而出了。

利用半开玩笑的语气说话,是打算即使对方认真了也采取不负责态度的姿态,即事先准备了逃脱的方法,所以依各人的看法不同,你也可以说这是最卑鄙的手段。但另一方面,在这种气氛下把心结说出来,多少可以减轻敌意或恨意,具有缓和效果。无论如何,请勿忽略开玩笑,因为这当中可能隐含着真意。

不过,有些人的欲求不满,并不会以抱怨或不平的方式出现,而是采取如炫耀过去这样完全相反的方式。比如在餐厅里,偶尔可看到年纪较长的男性,对同行的年轻职员,畅谈自己的辉煌过去。但是他越谈得开心,越会造成四周的冷场。从深层心理来看,如此炫耀过去的人,多半是跟不上新时代的变化,或者升迁的好路子被阻碍了,或者无法继续适应该项工作,因而变成欲求不满的人,为了忘记现在,只好向过去求救。

这就像有些儿童原本已不再尿床,但是却因为母亲生了弟弟或妹妹,无法再完全占有父母的爱心,所以又开始尿床。依照弗洛伊德的说法,这叫做“退化”现象。如此说或许残酷了些,但是当一个人以做梦般的神情炫耀着自己的过去时,的确已展现了潜在的无可救药的不满。

5.话题展开的方式与人类心理

观察话题除了话题的内容外,还要注意话题展开的方式。我们在说话时,最忌讳的是大家正在讨论某个问题时,某人突然站起来提出与问题毫无关系的话题。像这样的人多半支配欲、自我显示欲都很强烈,而且藐视他人,缺乏关怀他人之心。如果你的同事当中有这样的人,你必定会发现他根本不可能与大家和睦相处。

除了支配欲及自我显示欲强烈的人以外,还有一种喜欢当众猛造话题的人。这种人深怕被他人取得主导权,力图保持自己的优势。比如在与外商谈判时,倘若你在语言方面没有信心,以致无法抢先提出话题时,对方就会不断依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提出话题。如此在话题的逐渐改变中,你只能依照对方的方式与他洽谈,结论当然也会倾向于对对方最有利的方向。因此,无法主宰话题,就表示你已输了。

在谈话当中当然可以改变话题,但是,如果你毫无脉络地改变话题,听的人一定会深感困扰。狂躁病患者发作时,如果有人谈林肯总统,他正巧在隔壁房间听到了,就会说些发音与“林肯”相似的事情。这种情形,精神医学称为“意相奔逸”,这当然是病态的。而一般人如果不断改变话题,一定是无法整理内心的思绪而使之支离破碎。像这样的人与其说话题丰富,不如说他无法逻辑地整理思绪。

以上是说话人本身提出的话题。另外,有些人从不刻意提出话题,但是却经常追随他人的话题。若是较优秀的记者,还会扩展对方提出来的话题,最终,往往能够将对方所知道的情报全都导引出来,可谓是谈话专家。当然,一般人当中也有这种很会听人说话的人,从性格方面来说,这种人能够深入了解他人,拥有一颗宽容而善良的心。

最后我们从对某个特定话题的反应,来分析人的深层心理。最容易了解的是有意避开话题的心理。人对于异性或金钱等自己强烈渴望或深感自卑的对象,其渴望或自卑的程度越深,也就越怕被人发现,所以会在无意识中避免接触这一类的话题。例如明显地忌讳谈性问题的女性,即可如此解释。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