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潜规则之三:适应环境不是勉强改变自己,而是要完全忘记自己是谁(7)

可以想见,在他与其他员工们嘻嘻哈哈闹作一团的时候,在旁边冷眼观看的领导及老员工心里一定在想:这个年轻人,倒挺世故和油滑呀。

所以,新到一个地方,不要急于融入到其中哪个圈子里去。等到了足够的时间,属于你的那个圈子会自动接纳你。

夹着尾巴做人,戴着面具做事,把聚光灯的光环照射在别人身上,才是新人入世处事的最基本准则。

案例8:没想到工作就是受气

小易工作后,来自多方面的烦恼不断。

一是没想到所谓的现实工作,就是成天没完没了的琐碎小事,而且稍微因做得不熟练而出点差池,就要受到主管的批评。

二是也曾想在工作中做出点成绩来,但却有无从着手之感,于是心情无比焦虑,甚至下班后再玩点什么都没了兴趣。

三是自感不擅长迎合领导、讨好同事、取悦客户,而且对这种凡事都要掺杂进诸多虚情假意的社会风气感到厌恶。

四是特别每天这种不习惯打卡上班,闷坐终日的生活内容,在学校时一向自在惯了,看眼前哪是人过的日子!

此外,看着城市风景中的繁华场面,也对他构成着莫大的刺激:自己这样的小职员,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富裕生活的主人啊。

总之一句话,实在不能再象身边的人这样,终日行尸走肉般的生活下去了。

于是他便跳了槽,而且在两年之内就换了五个单位。

评析:

有关调查表明,刚毕业两三年内的人,跳槽特别频繁。

导致跳槽的表面原因,往往是无法容忍自己置身的环境中,竟充满那般乏味、毫无价值的琐事,于是痛感若在这儿长期呆下去,简直就荒废自己的青春。

其实深层根源在于,他们多年来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太脱离现实,不明白日常工作就是由无数琐事组成的。那么,这即便不算是好高鹜远,也至少是对平凡的职场生活缺乏起码的心理准备。

有好办法解决吗?恐怕没有,只能靠自己在生活的浮沉中慢慢体悟。

再说这心情焦虑的原因,表面看,似乎也主要是对自己估计过高了。

恐怕在潜意识里总觉得:我会做的专业题目,这些同事们见都没见过;我知道的最新前沿知识,他们想学都想不会。那么,我自然应该能比他们做出更好的成绩。

但实际情况却很可能是,由于过分苛求自己,急于求成,结果导致在工作中提出的意见,或做出的行为效果,其破坏性却往往要大于建设性。

至于年轻人最容易固守的那份清高,在实质上应算是一种交际恐惧症。

固然,那些奉承、讨好之类的概念很难听,但在现实中,这些概念与善意、客套等礼节性的东西是很难区分的,只能靠每个人掌握不同的把握分寸。你如果打算完全远离这些"虚情假意",恐怕也就远离了人际间的正常交往,更不可能结交到新朋友。

还有对打卡上班的不习惯,分明就是在学校时"舒服"惯了。尽管当初读书时也算有压力,但即便高考的压力,在成人们看来也都只能算是很单纯,因为那时起码让你生活在这样一种假定的意念中:只要把书读好了,将来就什么都有。

而如今这一假定已不存在,让你感到的只是:种种约束应有尽有,结果怎样却不明确。这才是最让上班族感到压力的地方。

面对以上烦恼,是真没办法解决吗?

恐怕也不尽然。谁都是从这种苦难中走过来的,别人怎么就能抗得住呢?

针对个人素质对职场成功的影响,过来人有这样一句体会:"心态大于技巧,习惯大于知识。"

所以,只要看清了自己观念中的误区所在,将自己的心态慢慢调整过来就是了。最起码,仅仅跳槽不能解决问题。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