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潜规则之三:适应环境不是勉强改变自己,而是要完全忘记自己是谁(4)

在新人来讲,渴望成就感也是很自然的,但由于多年来通过种种渠道听来的恐怖传说(主要是新人如何受压制之类的)太多,来到江湖上便谁都不敢轻易出手,宁可先装一阵孙子。

尽管,我还常在一些传闻中看到新人们如何不懂事,如何嚣张跋扈之类的消息,但据我了解,那至少不具备典型意义。试想,在闯过人才市场那般惨烈的炼狱,千辛万苦才到手一个工作之后,谁还会那么没数,一上来就公然不拿自己当外人?所以对此不做过多评述。

总之在此时的新人们心里,最期待的恐怕莫过于来自企业的精神鼓励--譬如全面培训、坦诚交流、细节指点等等。

由此可见,双方都在现实面前适当调低了自己的期望值。这时倘若最终结局还是不理想,则无非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某位新人看起来还不够扎实,二是企业对新人缺乏足够的精神培育。

问题差不多清楚了。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新人的位置上,则首先会发现,企业的不尽人意之处,我们显然是难以改变的--事实上,你不能要求一个终年为生存而拼搏的企业,还能有高等培训机构的资质,所以企业对新人们精神需求的忽视几乎可说是必然的。

剩下的当然就是做好自己。但现在的所谓做好自己,与另一种无原则的埋头低调还是大有不同。

谦虚不是把自己想得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先站到别人立场上来考虑问题。

你当然要把自己先定位成"学习者",但应该是最务实、有上手能力的学习者,正可谓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对一些东西,背会是个技术问题,体会是个战术问题,用会却是个战略问题。

同时也要逐渐表现自己,让老板知道自己是有想法的。不要让老板知道你的野心,但要让他知道你有抱负。

你当然可以对某些事发表意见,但最好不要只是泛泛而谈,而要拿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最后,更重要的,你还要深刻把握企业的文化特征,譬如:外企可能更希望新人能具有进取精神,国企则可能更希望你踏实稳当;小公司可能更希望你独具开拓能力,大企业则先要懂规矩、做好螺丝钉……

案例6:上班后就是觉得处处不适应,如何是好?

小方上班有一段时间了,跟同事们的关系看上去似乎还行,但心里其实一直象是受着什么压抑似的,也说不出什么太突出的事例,反正就是在无数小细节上,总感觉跟他人格格不入。

譬如领导安排起工作来,分给自己的重了便觉得像是刁难,轻了又似乎是看不起自己;

同事们不跟自己讲话,便分明是故意疏远,跟自己讲话,又仿佛有窥探什么的嫌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