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行走在路边看风景

一天,接到一个编辑朋友的电话,说是有一本原版美国小说很不错,让我好好看看。有日子没看书了,便饶有兴致地答应了她。朋友很仗义,特意跑到公司给我送过来。

那段时间,工作显有的一种不忙不闲的状态,于是书看得很快,利用一点上下班途中的空档就把它读完了。

“怎么样?什么感觉?”我打电话给朋友告诉她书看完时,她这样问我。

“有点回味,有点喜悦,有点伤感……这么说你能接受吧?”

“没问题,但是得给点评价。”

“很真实,也很亲切,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我想每个人都能从这本书里找到自己。”

“真的吗?”朋友电话里的声音有点激动。“嗯,我能感觉到,特别平实,虽然是西方的生活,但有些思维状态和我们非常像。哎,对了,你怎么研究起这些来了?”我突然有点迷糊了,这才想到问问她原因。

“这个,呵呵,”朋友那边有点支吾,“这本书的版权我们买了,现在需要一个翻译。”

我立马觉得风声不对,“翻译?你是说你们想做中文版?”

“对,其实吧,这本书里描写的一些人物生活与你的经历挺像的,我曾听你说过你的那些朋友,所以吧,我觉得你肯定能做好。怎么样?是不是特想充实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

语塞,“我哪儿还有什么业余生活呀,我现在有多忙你又不是不知道。”朋友的信任让我感动,但是工作的劳碌让我不敢近前。

“你有工作和生活的双重经验,而且,对这本书的感觉很到位,最起码和我们的主旨完全搭调……”朋友一个劲儿地给我戴高帽子,置我所提出的困境而不顾。

“好吧,如果时间不是特别急的话,咱们可以商量商量怎么做。”我妥协了,盛情难却之余是自己对这本书的感觉,没错,就是朋友说的那种“到位”,不能不承认,第一遍看得很粗糙,但是却有一种深入了解它的渴望。

这就是中文版《一见钟情》的缘起。

书的内容每看犹新,这是我最喜欢它的地方。而每每翻着它的纸页,就像是一个旅人,一边行走,一边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这风景从主人公彼德的幻想延展出去,直到一点点逼近现实,虽然,有那么一段时间,这种幻想越是离近现实越是显得遥远,但心中的那份期待却一直没有改变,在这种偶然的等待中,我们看到了真、善、美,享受着希望与追求,同时,也有人性的参差不齐,因为善良与美好的侧面不无例外地隐藏着狡诈与欺骗,值得一悦的是,作者最终向我们每个人开了一玩笑,在笑声中,那些令人不耻的行为和品格得到了它们应有的报应。

另外,从这本书里,你所能看到的是自己在梦中,在现实,在童年以及长大后曾经幻想和经历的风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或多或少是美丽的。书中没有那么多发人深省或者引人捧腹大笑的内容,直至读到最后一页,那感觉就像穿梭于空间的各个层面,偶尔像是聆听着某个好友向你倾心畅谈自己的心事秘密,又仿若对着自己喃喃低语着万千思绪。故事简单而朴实,而你我却总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童话般的美好期待,生活中的曲折现实,在感叹命运弄人的同时,却庆幸依然坚信着奶奶从小就告诉我们的真理:毒苹果终究不能毒害美丽的白雪公主。它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原来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这样或那样的开心与不开心,但是只要坚持,美好迟早都会降临。

这本书像面镜子,透过它,你看到的是普通的西方人的生活。这其中有着与我们相似的情感和生活,也体现着不同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但不妨碍我们感受它所带给我们的愉悦。它还是一本小小的西方生活宝典,那些盛行于西方的最普通的生活习俗,在其中也偶有呈现,而这也是这旅途沿路的亮点。

翻译这种工作,有时是很乏味的,因为理解和表达是两回事,再加上自己的主观思想偶尔还会与白纸黑字产生碰撞,便难免有浮躁执拗的情绪产生。还好自己曾在国外学习生活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对西方人的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甚至思维模式都有了相当的感知,回国后,一直在做中外文化交流工作,因而对书中的章节情景颇感熟悉,工作起来还算是苦乐参半。但还是要特别隆重地感谢一下给我无限支持的小笨和超仔同学,感谢你们陪我反复地咬文嚼字、分章析句,制造这一路风景。

谢谢阅读本书的读者朋友,希望自己的努力能换来你们的一份愉悦,另外,由于自己水平有限,错误疏漏之处还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这一路的风景,偶尔熟悉,偶尔陌生,带着欣赏、带着向往开始你的行程吧,祝旅途愉快!

任立竹

2009-5-5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