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从6岁开始涉足投资市场,在7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他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对于投资的成功秘诀,他说:“追求简单,避免复杂。”“追求简单,避免复杂”可以说是巴菲特投资理念的核心部分。这其中包括两部分:买什么投资产品和以什么价位买。美国著名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说过:“如果一个投资人不能在30秒内说出他们的投资对象是从事怎样的业务,那么他们的投资很难成功。”
但在投资市场中,投资者仿佛都有一种通病,就是对那些自己不太明白的事物,都有着一种天生的好奇,似乎这样的产品更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所以,有些投资者在挑选投资对象时也常常盯住那些复杂的、自己根本不懂的产品。比如说,有的人看到高科技迅猛发展,于是一头扎进了高科技投资领域,但对于这些公司生产的产品的科技含量、运用范围、市场需求、获利前景都一头雾水。这样的投资,获利的可能性将非常小。
巴菲特经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是:“我们喜欢简单的企业。”他投资的企业或者卖饮料、或者卖报纸、或者烤面包、或者生产家具,其所属行业都是大家一目了然、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但就是这些简单的企业给巴菲特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巴菲特那“简单”的投资方法,不用学习电脑方程式,也不用去看一些复杂的图表分析,简简单单就能掌握。那就是注重对公司的分析研究,阅读大量的年刊、季报和各类期刊,了解公司的发展前景及策略,仔细评估公司的投资价值,把握好投资的最佳时机。
但不少投资者认为公司的定期报告或临时公告不可靠或者不可信。其实随着我国投资市场的逐步发展,监管层的监管能力在逐步增强,并加大了保荐人、会计师事务所、律师等中介机构的处罚力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目前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是值得信赖的。投资者只要认真研究,是可以作为投资参考依据的。最起码比听小道消息可靠得多。
在巴菲特“简单”的投资原则中,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买什么投资产品。巴菲特在选择投资产品的时候,本着全方位、多角度的原则对上市公司进行评估,并从中选出值得投资的优秀企业。比如,巴菲特在股票投资中,最感兴趣的企业只有两种:消费型企业和服务型企业。前者指生产名牌产品的企业,如可口可乐;后者是指能提供不可或缺服务的企业,如某地唯一的报纸传媒企业或证券公司。
巴菲特投资原则的第二步是以什么价位买。也就是说,投资者要筛选出要投资的企业的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这样的企业才值得买。另外,还要掌握住买入和卖出的时机,等待时机是投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巴菲特对买入和卖出的时机掌握得恰到好处,即使偶尔亏损,也从不考虑止损,因为他坚信自己选择的产品有良好的质地。同时他更坚信自己选择的正确性,他认为自己手中持有的产品一定能获取利润,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巴菲特在投资市场中取得的巨大成绩,还得益于他简单而有效的分析模式。他坚守的这个分析模式并非深奥难懂的理论,而是一般人都能理解的知识。他认为选择一个投资产品,就应该考虑该产品背后的企业是否简单且易于了解、获利情况是否够好、能为投资者创造多少利润、是否有稳定的经营史、是否能长期发展、经营阶层是否理性、该企业有多少实质价值、能否在市场低于其实质价值时买进、是不是能够紧随市场的脚步走。
其实,这些因素,多数投资者也会考虑,只是一旦到了实践中,他们就会忽略这些,而去关注短期的价位变动、资金的聚散、人气的起伏以及种种技术指标的分析。巴菲特针对这种状况说:大多数投资者,在投资市场中,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长远的打算,只是抱着赚一笔是一笔的投机心理,不停地买来买去。像这种目光短浅的投资者,是不可能在市场上长久立足的,最终将被市场的大潮所湮灭。
投资箴言:
简单而理性的投资理念是投资的法宝,谁坚持了这种理念,谁就能在投资市场上取得超额的利润。
李嘉诚: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
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
2009年2月5日出炉的《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李嘉诚再度毫无悬念地蝉联香港首富。
李嘉诚最常用的词汇就是“保守”。或许正是因为保守,这个80岁老人总是能够比年轻人更敏锐地捕捉到风险的气息。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早在2006年,他就提醒和记黄埔的高级管理团队,要减少债务、准备好应对危机;而在2007年5月,他以少有的严肃口吻提醒A股投资者,要注意泡沫风险,就在半个月之后,“5?30”行情开始拖累A股一路暴跌。
2007年8月,“港股直通车”刺激市场出现非理性飙涨,李嘉诚再次发出忠告,香港股市与内地股市均处于高位,投资有风险。也正是在此时,他公开提醒投资者要留意美国的次贷问题,而此时大规模的次贷危机还远未爆发。当时,一些股评家曾尖锐地批评李嘉诚“不懂股票市场”,但最终事实证明了孰对孰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