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失业问题的困扰

就业是民生之本,民生者,人民大众之生计也。通俗地讲,无非是养家糊口,混口饭吃。能继承祖辈基业而无需为温饱奔波的人是少数的,绝大都数人都需要在社会上寻找一个岗位,出卖劳动力换生存。生存是个沉重的话题,要生存我们必须找工作。

可以说,就业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也是人民大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因为就业问题牵扯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也牵扯了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就业不论是在经济学教科书里还是在决策层案前都是一个重要课题。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很重视就业,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和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不少国家就业形势极为严峻。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改革进一步深入展开,就业问题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更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特别是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失业问题就更加突出。

经济危机最可怕的地方是失业。作为个人一旦失了业就成了无事可做,没事做就赚不到维持生活的基本需求的钱。而作为一个社会,失业率不断攀升或者高踞不下肯定会带来恐慌最后酿成社会秩序一遍混乱。

从国内整体的就业形势来看,此次经济危机导致的失业人群主要包括一下三类:

第一类是应届毕业生以及历届存留的毕业生。在每年的就业队伍中,有绝大部分是应届以及往届的毕业生。有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了559万人,比2007年净增了13%即69万人。而2009年的高校毕业生达到了611万,比2008年增长了42万人。接踵而至的高校毕业生以及遗留下来的还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必定成为就业队伍中的就业大军。

而造成高校毕业生大量失业的原因大致有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因为社会门槛相对比较高,公司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首选有经验人士,这对于刚从校园走出的高校生而言,是一种考验,所以曾经一度有过“毕业即失业”一说。第二个原因在于企业在进行人员精简时应届毕业生以及工作时间经验不长的高校生成为了首选。尽管目前国家已经通过实施各种政策来确保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但是无可避免的是此次经济危机打击下,面对企业的裁员减薪浪潮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将会面临更大的困难,也同样会加剧失业潮的出现。

第二类是大批农民工。由于大量企业的倒闭以及停工,无论是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还是环渤海经济圈都出现了大批农民工返乡潮。在这些农民工中,主要包括技术性、杂工性以及流动性三类人群。早前,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聚焦的社会问题,而此轮的失业潮中,农民工的提前大批量的返乡也昭示着失业以及就业成为了又一社会问题。

此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一些农村新政策吸引了并且保护了部分农民返乡的热情,但是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退耕还林等政策的颁布也同样会减少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机会。

第三类是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校毕业生面临同样的困境在于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另一原因在于学历专业水平的缺失。尽管学历不是考察能力的全部,但是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社会经验的缺失使得退役军人成为了此轮金融风暴下的又一批受害者。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煌煌十三亿之众,而且至少在未来10年,中国的人口还是增加的趋势。因此,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更将长期存在,就业压力巨大。而且压力最大的将是这些学历低或者没有学历的低端劳动力。

中国要解决失业问题,特别是低端劳动力的失业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发展服务业。制造业的本质,就是通过机器替代人,通过提高生产率去降低对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而服务业是什么呢?在很多情况下,服务业是靠机器无法替代的,它是要靠人去干的,这是服务业的本质。相对来说,制造业的产品是全球化,就是通过大规模机器化的生产,产生规模效应,在全球进行销售和推广。而服务业的本质是本地化,是符合客户的需求,甚至是个性化的需求。所以,服务业是解决低端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方法,当年,麦当劳餐厅就是美国就业的超级大户,曾经在某一时期雇佣了美国1/8的工人。

可见,中国要想解决低端就业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服务业,从服务业中挖潜力。而要发展好服务业,就要在服务业上有突破、有创新、有发展。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地想一下,如果哪天中国出现一个10万人的保姆企业,中国哪天通过我们餐饮业、连锁业的快速发展,出现一家像麦当劳、肯德基这样的10万员工的餐饮企业,那时,解决低端就业问题就找到捷径了。

中国的服务业方兴未艾,刚刚开始,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伴随着中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低端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这对国家是大幸事,对地方政府是难得的解决就业的好方法,而对企业可能是重要的商机。

在服务的发展方面,中国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在印度已经有10万人的软件工厂,请大家注意,是软件工厂,而不是每人扣一颗螺丝钉。我们中国要消化庞大的低端就业人口,应该大力借鉴印度外包商的经验,因为中国的发展是“制造立国”。而印度的发展是“服务立国”。从长远来讲,两个国家要互相借鉴、互相促进,中国要学习印度的服务业经验,而印度要学习中国的制造业经验。一个真正的经济强国,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制造业和服务业相互结合,共同发展。这样才会真正解决不同层次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使经济获得更稳健持续的发展。

投资箴言: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大的国家,就业问题必然是重中之重。只有解决了人们的就业问题,才能真正突破经济发展的瓶颈,维护社会的安定。

从拉动内需中抓住投资机会

在全球经济严重下滑的大背景下,拉动内需成为了中国经济的重中之重。从2008年下半年起,消费、内需这两个词语就开始被频繁提起,由于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拉动内需成了中国经济保增长的惟一出路。

为了拉动内需,政府出台了许多措施,可是效果并没有预想的那么好。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绝大多人还很穷,根本就不敢大量消费,或者就根本就没有钱消费。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美国和拉美国家的对比中看出端倪。

为什么拉美国家独立的时间和美国差不多,到最后发展的差距就这么大呢?其根本原因在于拉丁美洲没有形成良好的财富再生体制,套一句比较主流的话,它缺乏一种财富积累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样的差别。

第一种情况:

假设在一个地方发现了金矿,来了一个人投资建了一个矿场,雇一百个工人为他淘金,每年获利1000万,矿主把其中的50%做为工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每年收入5万,他们拿一万来租房子,剩下的四万可以结婚,生孩子,成家立业,矿主手里还有五百万,可以做投资。因为工人手里有钱,要安家落户,所以,房子出现需求。于是矿主用手里的钱盖房子,租给工人,或者卖给工人。工人要吃要喝,所以,开饭店,把工人手里的钱再赚回来。开饭馆又要雇别的工人,于是工人的妻子有了就业机会,也有了收入。一个家庭的消费需求就更大了。这样,几年之后,在这个地方出现了100个家庭。孩子要读书,有了教育的需求,于是有人来办学校,工人要约会,要消费,要做别的东西,于是有了电影院,有了商店,这样,50年过去以后,当这个地方的矿快被挖光了的时候,这里已经成了一个10万人左右的繁荣城市。

而第二种情况是这样的:

假设同样发现了金矿,同样有人来投资开采,同样雇100工人,同样每年获利1000万,但是矿主把其中10%作为工资发下去,每个工人一年1万。这些钱只够他们勉强填饱肚子,没有钱租房子,没有钱讨老婆,只能住窝棚。矿主一年赚了900万,但是看一看满眼都是穷人,在本地再投资什么都不会有需求。于是,他把钱转到国外,因为在本地根本就不安全,他盖几个豪华别墅,雇几个工人当保镖,工人没有前途,除了拼命工作糊口,根本没有别的需求。唯一可能有戏的就是想办法骗一个老婆来,生一个漂亮女儿,或许还可以嫁给矿主做老婆。50年下去以后,这个地方除了豪华别墅,依然没有别的产业。等到矿挖完了,矿主带着巨款走了,工人要么流亡,要么男的为盗,女的为娼。

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其实就很形象地说明了拉美国家和美国不同的发展轨迹。也许今天美国人应该说,感谢乔治·华盛顿,他为美国缔造了最现代最科学的政治体制,感谢亨利·福特,他一手缔造了美国的中产阶级。而拉美国家的掠夺性的经济体制,以一种豪强的姿态疯狂瓜分着社会财富,而使整个经济虚脱,再也无力发展。

其实,简单地说,美国做到了“藏富于民”,而拉美国家“藏富于官”。我们中国现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大量的财富集中在政府的手里,集中在极少数人的手里,而广大民众却因为住房、养老、教育、看病等支出的大幅增加,而口袋越来越瘪。在如此的情况下,内需的启动根本就成为了空谈。

好在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做出了积极的行动,加大了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启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其实,这次经济危机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改革的契机。

2008年1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出台强力措施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各项措施涉及在2010年底前支出约4万亿元。同时,公开宣布对宏观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由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转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4万亿投资计划主要包括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关于中国提出的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外国媒体给予了积极的评价:美林公司亚洲首席经济学家蒂莫西·邦德认为,中国的救市计划堪比罗斯福总统的“新政”。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说:“北京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自己是多么负责任。世界本周将开会讨论谁该干什么,中国这时候则亮出一项谁也没见过的让一切相形见绌的计划。这很像奥运开幕式上的焰火。”

而从个人投资的角度来说,这项拉动内需、刺激经济的4万亿计划,为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机会。(1)对铁路的投资计划。国家对铁路的投资,不仅可以加快完善铁路路网,同时,加快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项目,还将带动新材料和信息产业的研发,拉动机械、冶金、建筑、橡胶、合成材料、电力、信息、计算机、精密仪器等产业的需求。这些和铁路相关的产业都将成为未来投资的热点。(2)保障性住房投资计划。在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中,“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位列首位。市场专家表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既是保障民生的需求,也是拉动经济的需求。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房地产业,特别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一方面解决了社会关心的民生问题,另一方面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对建材、钢铁、建筑、装修、家电等上下游产业投资的拉动作用非常大。(3)农村、公路等基础设施投资计划。这一计划对农业、水泥、钢材等投资领域是巨大的利好。(4)医药、文化、环境等领域的投资计划,对医药、新能源等板块有长期的利好作用。

总之,国家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所涉及到了领域都是未来投资的热点,也是掘金的宝库,需要投资者好好把握。

投资箴言:拉动内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也是中国走出经济危机,稳健而快速发展的唯一出路。当然,也是投资者赚钱的大好机会。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