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争年代我军的军衔(2)

林伯渠,1925年8月26日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叶剑英,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新编第二师师长、第四军参谋长;

叶挺,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李之龙,1926年3月任,国民政府海军局党代表兼代理局长;

刘伯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政治部主任;

周逸群,1927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二十军第三师师长。

少将则有:

孙炳文(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季方(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萧劲光(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刘志丹(国民革命军平凉甘军新编第十三师十一旅旅长)、蒋先云(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第七团团长,追赠陆军少将)等十余人。

他们的军衔,都是在“八一”南昌起义前获得的,即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武装之前。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后,许多国民革命军军官放弃了军衔和高官厚禄,脱下了将校呢,换上了粗布军装,投身革命阵营。被称为“红军之父”、“布衣司令”的朱德有一副对联,生动描述了红军将士同甘共苦的情景:“白军中,将校尉薪饷各有不同;红军里,官兵伕待遇完全平等”。

二、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部分人员曾有过军衔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敌当前,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纳入国民革命军序列,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八路军、新四军的一些高、中级指挥员也曾有过军衔。

从1938年3月八路军一二○师给中央军委参谋长滕代远的关于营以上干部履历的报告中可以看出,当时八路军的高、中级干部均有军衔。师长、副师长为中将,师参谋长、旅长、副旅长一般为少将;师参谋处长、旅参谋长、旅政治部主任、团长、支队长一般为上校。如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均为中将;一二○师参谋长周士第,三五八旅旅长卢冬生、副旅长张宗逊,三五九旅旅长陈伯钧、副旅长王震,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等,均为少将;一二○师参谋处处长彭绍辉、三五九旅参谋长郭鹏、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谢扶民、七一五团团长王尚荣、七一六团团长贺炳炎、七七○团团长张才千、支队长宋时轮等,均为上校。1938年12月13日,八路军一一五师给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关于少校以上干部战绩的报告中也提到,六八五团团长杨得志、六八六团团长杨勇等均为上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