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柏林项目僵局(11)

午宴过后,建筑咨询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讨论诸如蒙得维的亚、科伦坡和马德拉斯等被耽搁了的项目,也讨论了一些即将展开的项目,包括“急需的”西贡办公楼和喀布尔、大不里士项目。其中,沃内基的曼谷使馆方案引起了特别关注。1957年,该方案一经提出便受到广泛赞扬。但六年后沃斯特却说它“太过戏剧化”,将其比作马戏团布景,称其“不适合美国外交代表性”。他甚至谴责运用当地主题,说外交建筑不应“贬低当地建筑”。约翰斯东认为环绕建筑的莲花状湖泊既不实用,又给安防造成了困难。方案所引发的宣传效应使许多人误以为使馆已经建成,甚至有人告诉沃内基,他们在曼谷见到了这座建筑并很喜欢它。但政治形势的发展及外交建筑局对建筑风格要求的巨大转变导致该项目终结并影响了此后的设计方案。

同样是在这次会议上,约翰斯东要求建筑咨询小组成员审查一些建筑师的资质,贝蒂就是其中一位。委员们说,贝蒂“平庸的作品”决定了他只能设计“学校或者小型项目”。委员们还讨论了提名密斯或者KMK公司设计布宜诺斯艾利斯新使馆的可能性。但约翰斯东和克罗基特以及第一次参加(也许是唯一一次)建筑咨询小组会议的海斯想的却是其他事情。海斯向建筑师委员们作了自我介绍,说他既不是建筑师也不是评论家,只是希望确保新的外交建筑实用且成本合理。他提到了媒体最近对新德里官邸(斯东设计)的负面报道,强调“面对媒体的如此报道,很难让国会通过拨款法案”。委员们表示理解他的难处,沃斯特代表小组发言,同意“建筑应该实用,花费也应与其目的相符合”,但他同时还提出“建筑应该美观”。海斯想让众人放心,审议中的拨款法案将得以通过,外交建筑项目很快就会恢复运转。他竭力用他的真诚去打动建筑师委员,随后又给每位委员写信表明他的合作态度。从沃斯特的反应来看,小组成员接受了海斯的保证并热切期待审查新项目。如果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被政治力量所推动,就不会这样想了。

国会最终于1963年7月通过了拨款法案,给予外交建筑项目新的生命。由于此举带来的积极效应,建筑咨询小组遂于1964年1月开会并为一些新项目推荐建筑师。这些项目包括布宜诺斯艾利斯(密斯·凡·德·罗或爱德华多·卡塔拉诺)、伊斯兰堡(GBQC)、马尼拉(查尔斯·克里斯特)和蒙特利尔(卡塔拉诺或乌利希·弗兰泽),出席会议的委员包括拉尔森、安德森及1963年取代沃斯特的帕森诺伊。

伴随着外交建筑项目重新恢复运转,两件事情的发生预示着烦扰将至。第一个有征兆的事件发生在1964年8月,约翰斯东向建筑咨询小组报告近来在使馆安全上的问题。他指出在新使馆四周安装围栏、减少使用玻璃以及保护开口的必要性,并表示希望这种改变“不冒犯驻在国或错误地表达我们的恐惧”。他特别要求建筑咨询小组在审查新设计时考虑安全因素。副国务卿帮办克罗基特在一次有安德森、帕森诺伊、沃斯特和外交建筑局官员参加的午宴上重申了国务院对安全问题的关注。他建议小组成员考察驻外机构,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接下来,克罗基特采取了一个有可能令委员们高兴(或不安)的行动,即“每位咨询小组委员任满后均可承担一项外交建筑设计任务”。他的提议有点像换取委员们合作的“奖赏”。虽然没有证据显示这变成了正式规定,但至少后来该做法成为惯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