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一直在努力争取上海总领馆项目获得批准,以便能在1935年建成,并强调该项目急需实施。尽管国务院仍有超过72·3万美元的资金使用权限,但在使用前必须得到“审批”。助理国务卿威尔伯·卡尔声称“我们没有在上海这座伟大城市建造合适的领馆,不会简单地被看成不愿意花钱,而是缺乏长期的打算,这将引发人们推测美国对这一地区到底有多大兴趣,能维持多长时间。”为捍卫这个项目,卡尔还强调 “在重要地区建设一座雄伟领馆”可以“展示美国的建筑业、制造业和设备”。他举例说,使馆使用的所有机械设备、供暖、给排水、线缆、管材,连同电器设备都将在美国生产,他说:
这种展示的实际价值已被事实所证明,布宜诺斯艾利斯使馆在装备了有冰柜、烤箱的电气化厨房后,这座城市后来设计和建造的所有大型公寓都使用了这些美国电器。
原始的生活条件和大范围的电力短缺无疑限制了冰柜在中国的使用。维护美国的声望及强化其贸易强势地位的需求使上海项目变得非常紧迫。20世纪20年代,在世界经济受到震荡和海外扩张受到限制之前,美国的商业利益和外交利益是同等重要的。1935年,在上海这个通商口岸居住有4 000名美国人,大部分是从有利的贸易协议中获利的商人。但无论是否在上海拥有显赫的领馆,美国人都无力影响中国日趋恶化的国内形势。1936年,上海项目被无限期推迟,其资金被重新分配给了里约官邸和巴拿马、利马、哈瓦那项目。
在美国政府开始建设自己的使馆之前,国务院只能购买官邸和办公楼——通常都是巨大的,甚至宫殿般的住宅。1924年,国务院在奥斯陆购买了一所气派的郊区别墅,它曾经是著名瑞典科学家和发明家阿尔弗莱德·诺贝尔的住所,由挪威最著名的浪漫主义建筑师亨里克·布尔设计,建于1911年。1925年,国务院在布拉格购买了一处17世纪的勋伯恩宫用作使馆办公楼。可想而知,许多新使馆,包括那些作为礼物接收的,都极其华丽宏大。当美国政府开始设计和建造自己的使馆时,建筑师把它们当作了样板。
当国务院开始建造使馆时,建筑师把那些广为人知和广泛认可的美国住宅当作了范本。除了韦斯托沃宅邸以外,其他一些产生过特别影响的建筑还包括卡特树林住宅(詹姆斯市郡,弗吉尼亚州)、蒙蒂塞洛住宅(夏洛茨维尔,弗吉尼亚州)、霍姆伍德住宅(巴尔的摩,马里兰州)和作为美国建筑代表的白宫。外交建筑委员会成员非常推崇殖民时期传统风格的建筑。波特议员甚至建议所有使馆都用白色,以和华盛顿的地标建筑保持一致。《匹兹堡新闻》认为波特的观点就是号召复制白宫。建于20世纪30年代早期的横滨领馆就是这样一个复制品。外交建筑委员会还请建筑师弗雷德里克·布鲁克仿照卡洛尔住宅(霍姆伍德)设计了布卢菲尔兹领馆(尼加拉瓜),哈里·林德伯格模仿韦斯托沃宅邸设计了赫尔辛基使馆。巴格达公使馆也模仿白宫,但不是美国人建造的,1938年一名伊拉克商人设计建造后租给美国国务院。美国首任驻苏联大使威廉·布里特于1934年计划在斯大林许诺给他的列宁山上的地皮复制一座蒙蒂塞洛住宅,但斯大林并未提供这处地皮,布里特的计划未能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