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序(1)

中文版序:

致中国读者:

本书首次出版后世界即经历着剧烈变动。就在1998年夏本书出版后的几天,恐怖分子袭击了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和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美国使馆,造成220多人死亡,超过4000人受伤。这些袭击对使馆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克罗报告》在评估上述爆炸袭击的责任时,特别指出外交机构均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再次呼吁大规模重建那些易受攻击的使领馆。美国驻外机构评估小组在独立进行的一次评估中,检查了美国国务院设在全球范围的使馆,发现许多使馆,包括驻华使馆,都不够安全,而且过于拥挤、陈旧。

作为对上述恐怖袭击事件的回应,国会设立了一项长期的、耗资数十亿美元的一揽子方案,旨在重建180个海外使领馆,并且在1999年通过了《保障使馆建设安全和反恐法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建筑退线100英尺的规定,同时强制要求各驻外部门建在同一块地皮内。为更好地完成不断扩展的建设任务,2001年国务院将外交建筑局(FBO)改组为海外建设局(OBO)。“9?11”事件使升级美国驻外机构安防能力的需求变得尤为紧迫。

在2001—2008年这短暂的七年间,海外建设局在全球范围新建成56个使馆,并有34个以上的项目在建,包括高墙壁垒环绕下的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和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的使馆建筑群。为加快建设步伐并控制成本,从2003年至今,海外建设局创立的新的“标准化美国使馆设计”成为美国驻外机构的统一形式,这些设计被应用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马里首都巴马科和喀麦隆首都雅温得的新使馆。

这些将是今后数十年最主要的使馆建筑类型。它们标志着美国在某一方面对国际参与做出了务实的退让和后撤,但在其他方面则承担着更加持久的责任。如何看待这些新使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想从建筑中解读出什么。

诚然,并非每一座新使馆都遵循标准化设计的要求,美国驻柏林和北京使馆就是鲜明的特例。两个项目的建筑师都是通过设计竞赛产生的,方案都很明显地适应当地具体环境。柏林使馆由MRY公司设计,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巴黎广场,邻近勃兰登堡门。北京使馆建筑群由SOM公司设计。两座使馆均于2008年落成。

事实证明,标准化使馆设计的时代或将很快结束,至少海外建设局已经开始计划将工作重心更多地转移到出类拔萃并具有持续性的设计上,在确保安全的同时,让美国驻外形象更典型且更平易近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