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国际货币(1)

20世纪以前,金属货币盛行于世,人们很难想象100年后的今天金属货币会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让位于信用货币。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或许货币的形式还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甚至走向消亡。

未来是碳本位制的天下?

2006年,时任英国环境大臣的大卫·米利班德就提出了一个个人碳交易计划:“想象在一个碳成为货币的国家,我们的银行卡里既存有英镑还存有碳点。当我们买电、天然气和燃料时,我们既可以使用碳点,也可以使用英镑。”他设想,政府为个人分配一定的碳点,在用气和用电时使用。当个人的碳点用完后,可向那些拥有节余碳点的人购买。但这个曾令很多人激动的计划由于其操作、管理的复杂性等原因,在布朗继任英国首相而米利班德出任外交大臣后被束之高阁。

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生效,以国际法形式规定了发达国家未来发展进程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由此,也形成了碳的商品化交易。

所谓“碳的商品化”,是指限制温室气体排放,把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权作为可交易单位转让或者出售,因此交易排放温室气体的权利就形成了碳交易最明显的商品属性。二氧化碳排放权的确立促使缔约国根据规定推进清洁发展机制、联合履行机制和国际排放贸易机制3个机制建设,以达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的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进入2006年以后,日本和欧盟部分发达国家难以满足《京都议定书》设定的目标,因此,它们根据《京都议定书》第12条规定,向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购买“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

发达国家对二氧化碳定价,从发展中国家购买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由此而形成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度,被欧盟和日本称为“碳本位制”。

碳本位制的形成催生了国际碳市场。

2005年年底,欧盟排放交易体系下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期货在欧洲气候交易所上市。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亦进行二氧化碳期货交易。目前,法国Powernext Carbon是主要的欧盟二氧化碳排放配额现货交易市场。碳交易以国际公法为依据,签订购买合同或碳减排购买协议(ERPAs),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价款给另一方而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然后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实现其减排目标。在6种被要求减排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通称“碳交易”。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