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侵伐(1)

吹尽浮沙,方显峥嵘。

从下面的章节开始,将逐步进入一些勾心斗角阴谋诡计的桥段。生产力越发达,人越热衷于利益的争夺,因为剩余价值也越来越多。

如果说五帝时代还勉强能分出些好坏,那么到了春秋战国则只剩赤裸裸的利益角逐。各为自己而已。手段上更是花样百出,无所不用其极。

当然,今天对于权谋的运用,我们已无声胜有声、无招胜有招了。反正,我们也习惯了。

春秋战国时代的利益争夺和阴谋诡计虽说不择手段,却是凝聚了先辈们的无穷智慧。所以,勿矫枉过正,勿蜻蜓点水,还原在那个社会环境和博弈体系下众人所做事情的缘由和成就才真的有意义。

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大家诟病很久,硬说他歧视女性。其实若联系下文,应知他的论述点本是着眼于对女子与小人的日常关系处理。我一直认为他说得很准,很现实。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下面掌声一片。其实,孟子说这句话是因为《尚书》这本典籍里有一些记载并不符合儒家的标准思维,所以他要进行文字清理。

有人说,苏秦能佩戴六国相印,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主要是因他那张三寸不烂之舌到处在重复着“宁为鸡口,不为牛后”这一蛊惑性论断,所以六国君主就头晕了,所以苏秦就成功了。笑掉大牙!你现在跑一写字楼里一口气蛊惑六个老板试试?

不要把古人想得那么笨,尤其是帝王,尤其是春秋战国时的帝王。没两把刷子,能纵横江湖吗?

就像我们一直认为长平之战中赵孝平王因为很轻率地任命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一口气折损了45万生力军。扪心自问,你坐在赵王的位置上,会把45万士兵的生命当儿戏吗?敢悉数交给一个没战役指挥经验的嫩瓜?

说了些废话,想来没人爱听。那么,我们还等什么?来吧,继续看历史,因为从有熊氏部落里传来了一声婴儿的啼哭——又一个天才降临人间。只要地球不倒着转,有趣的事就永远不会停止。

1.4 侵伐

一声啼哭。

有熊氏首领听到这一声啼哭,心头一块石头终于咣当落地了。泪水涟涟,不仅仅是因母子平安,还因为,这一刻,他足足等了二十四个月。心都快烧成灰了。

两年前,他正在院子里磨镢头。此时人类已过渡到了父系氏族社会,深耕式农业和畜牧业成为经济支柱,男子开始成为养家糊口的主力。一句话,劳动已从技术活转变成体力活。有熊氏首领虽是领导,但那时特权观念淡薄,领导常与民同耕同劳,否则也要饿肚皮。为了老婆的衣食无忧,他必须把镢头磨得又薄又快。此时,他老婆附宝怏怏地走了过来。

读书导航